热点信息
 图说益阳传统民间原竹家具郁制...
 中国明式家具木作技术溯源
 论家具动态设计之折叠结构类型
 江西余江工艺木雕与中国木雕主...
 湘南传统的髹漆工艺研究
 户外休闲坐具设计的技术与配置...
 明式家具的脚型艺术特点及其影...
 对纸浆模塑家具制件研制与开发...
 论官帽椅的构成美
 家具企业粉尘污染现状与除尘措...
 中国漆艺家具的发展
 藤家具的结构设计要点
 家具行业的创新产品——纳米银...
 种新型具灭火功能的软体家具及...
 检验与企业发展
 明清古旧家具的修复和保养
 中国古典家具的材料感觉特性研...
 家具造型创新设计新途径——纸...
 塑料封边条冬季封边应用技术的...
 家具市场上各种实木材质差异及...
   首页 - 详细内容
云南少数民族竹制品研究
类别:工艺技术 | 录入者:fid | 发布时间:2016-05-20 [2992]

■林立平1 黄圣游2 李俊长3 朱炫霖4 Lin Liping1 & Huang Shengyou2 & Ly Tuan Truong3 & Zhu Xuanlin4

(1.2.4.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3.越南林业大学,河内 156200)


摘 要:云南各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制作了形制各异的竹制器具,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无论是日常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器具,还是进行祭祀活动、宗教礼仪、服饰文化等各场景中都会出现各种的竹制品的身影。云南少数民族群众无论是用原竹还是用竹叶、竹篾等材料制作的竹制品都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素材,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关键词:少数民族;竹材;竹制品;使用方法

Abstract: Yunnan minority people living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activities, produced a variety of styles of bamboo products, and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bamboo culture. Whether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r to worship activities, each scene of religious rituals, costumes and culture will appear in all kinds of bamboo products figure. Yunnan minority people use with the original bamboo, bamboo leaf, sawali and other materials produced bamboo products emitting a strong local flavor,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it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t is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

Key words: Minority; Bamboo; Bamboo products; Using method


       云南,多民族的红土高原,多元文化的重要交汇地。由于受到不同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各民族形成了迥然有异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特征。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边疆省份,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26个,众多的民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科技。令人惊奇的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采集渔猎、刀耕火种、锄耕犁耕等传统生产、生活技术,仍然存活于云南民间,他们是中华民族科技史上不可缺少的篇章,是研究民族传统科学技术的重要素材,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1 云南竹文化概况

       竹材具有韧性大、透气,调节室内干湿度,吸收紫外线,抗静电,不易干缩开裂和膨胀变形等优点[1],解决了因气候原因而出现的产品变形与开裂现象。原竹制品是指以竹子为原料的相关产品[2],各族群众竹制品的使用方法多样,历史悠久。“竹之使用,远在上古。操作之具,起居之器,争战之备,每取于竹”,由此可见竹子作为常用器物材料来源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周代开始,竹制乐器开始流行,春秋战国时期至魏晋时期纸被发明之前,六书盛行、削竹为册,竹简成为传播文化的主要工具[3]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种竹的故乡,省内各地有380万亩天然竹林,种类和面积全国第一。竹林类型发育齐全,云南各少数民族群众都有种植竹子的传统习惯,他们日常生活、生产工具、采集工具、采集、娱乐等场景中无处不存在竹子。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种竹、用竹、赏竹、爱竹的特色文化现象,竹文化渗透到了云南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竹制品,无论是日常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器具,还是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婚姻礼俗、服饰文化等各种场景,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竹制品的身影。如云南某些少数民族用巨龙竹单节竹筒制成凳子、汤盆、猪食槽等,也是较广泛的应用之一[4]


2 云南少数民族竹具种类

2.1 生活器具

       由于天然的竹林资源及原竹的杆茎,抗拉,抗压能力较木材优异,且具有良好的韧性、弹性和弯曲性能等[5],竹子常被广大人民群众拿来直接制作生活器具。云南各少数民族几乎每一件竹制生活器皿都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绝妙结合的手工艺品。常见生活竹制器具根据器具的基材分为原竹制品和竹编制品;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炊具、餐具、水具、酒具、茶具、烟具与礼仪用具等几类。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的竹制生活器具制作手法较为单纯,根据竹子的力学性能一般整件器具都是利用竹子做成的。大多生活竹制器具以天然竹材为基材,直接采用原竹竹竿或劈开圆弧状竹片,竹子保持原有形态特征。少数民族工匠生制作生活器具时,以竹子的天然尺寸和原有形状为出发点,制作的家具有着强烈的艺术构成感。

       常见的竹制炊具有勺子如哈尼族竹勺; 饭甑如傣族竹筒甑、拉祜族的竹皮甑;饭煲如傣族竹根饭煲(图1);常见的竹制餐具为饭盒如克木人采用竹皮制作的船型饭盒;怒族的竹碗、傈僳族竹篾碗套、景颇族的四足竹碗等(图2)。

            

                                     ■图1 傣族竹根饭煲

                               ■图2 景颇族四足饭碗


       其他生活器具如水具、酒具、茶具、烟具等。竹制水具中最具代表的是景颇族竹具如景颇族竹水筒、景颇族舀水竹筒、景颇族竹水壶、竹水杯;另外一个代表性的水具是壮族的挑水葫芦,采用竹编竹篓装葫芦。竹制酒具种类较多如傈僳族竹酒杯、傈僳族竹节酒壶、怒族双耳酒杯、景颇族竹酒筒等。茶具主要是以酥油茶为代表如藏族竹制酥油筒(图3)、纳西族竹制酥油筒。烟具以水烟筒、烟箩、烟罐为代表,如壮族竹水烟筒、佤族竹编旱烟罐(图4)、哈尼族竹根旱烟。

                                       ■图3 藏族酥油筒


                                   ■图4 佤族竹编旱烟罐

       

       云南少数民族竹制礼仪用具主要体现在祭祀活动方面。譬如面具,分为节日祭祀面具和生命礼仪面具。节日庆典是宗教祭祀及生产、岁时活动与娱乐活动的产物。在以祭神祭祖、祈求农业丰收、人口繁衍为主题的节日祭祀活动中,面具作为神灵或者祖灵的依凭物,被用作化妆手段,为欢乐的节日表演增添喜庆,达到娱神、娱人的目的。生命礼仪面具用于成年礼、婚礼、丧礼等重大人生礼仪中, 尤其是丧礼运用面具最多。作为沟通、娱乐神灵、驱逐鬼邪的工具,生命礼仪面具体现着人们对生命的膜拜,对生活康乐的永恒追求。典型的代表面具是基诺族的“阿嫫松铁祭”笋壳面具(图5),总共三张,从左往右分别为成年女人面具,儿童面具,成年男人面具。另外竹制礼仪器具就是占卜,如景颇族烧烤之后根据薄竹片上面的竹纹丝变化判断凶吉的“卜竹竿卦”,傣族巫术采用竹片进行“竹片诅咒”、“阿素”等之类的黑巫术。

        

                                 ■图5 基诺族笋壳面具


2.2 生产器具

       云南各民族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创造了富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产技术。采集渔猎、刀耕火种、锄耕犁耕、农牧并举,产生了不同材质、不同形式、不同功用的生产工具,充分显示出各民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采集渔猎技术是人类社会早期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且在云南许多民族的生产、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至今,作为经济生活的一种补充手段,仍然存在于一些民族之中。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独特巧妙、种类繁多的采集渔猎工具。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捕鱼工具都是以竹子为主要材料的器具,如傣族有竹编鱼篓、竹篾编制鳝鱼笼、潮水捕鱼具“卡作”;蒙古族鱼笼;哈尼族竹制带齿鳝鱼夹。云南捕鱼工具形制各异,功能多样,主要有叉、钩、罩、篓、笼、网、夹等,筏、舟、船等辅助工具的发明,又将捕鱼技术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采集是人类最早最普遍的一种生产方式,一直保持着操作简单、人人可行的特点, 云南少数民族除了采用徒手采摘的采集方式之外,还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挖掘、采摘、盛装工具。采集主要以植物为采集对象,也会采集一些小昆虫之类的小动物。常见采集器具如傣族的竹编采蜂笼、拉祜族竹篾花纹编制竹篓(图6)、傈僳族镂空竹背篓、景颇族竹背篓、独龙族竹挎包等。


                                  ■图6 拉祜族竹背篓


       狩猎是人类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云南少数民族狩猎工具多样,除弓箭、弩、矛、枪之外,还利用重力、弹力、杠杆等力学原理,发明了机巧灵便的各类工具。如基诺族竹手柄砍刀、傣族竹手柄砍刀及竹制砍刀刀鞘、苗族的弩和箭筒、藏族弓箭、景颇族的捕鼠器、哈尼族的捕鼠夹、基诺族弹弓、哈尼族的弓箭等竹制狩猎工具。

       农作物生产方面常见的竹制器具如纳西族扬场竹木锨、哈尼族竹编谷囤、哈尼族竹编打谷扇等。

2.3 建筑

       竹子的重要作用就是作为建筑材料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竹楼民居在云南南部至少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它为滇南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6]。在云南傈僳族、景颇族、佤族、傣族、拉祜族、基诺族、布朗族等民族喜欢居住竹楼,竹楼属于干栏体系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具有通风散热、防洪抗震、防虫防湿等功能。名声远扬的是傣家竹楼,一般屋顶采用茅草制作其余均用竹子建造,承重柱子、横梁、椽子、地面、楼梯、扶手、走廊等,包括室内使用的家具、厨具等全部是使用竹子制作而成。一幢幢竹楼掩映在翠竹丛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竹文化景观[7]。竹子作为建筑材料所建成的另一典型建筑是德昂族沙塔(图7),沙塔的轮廓承重材料以竹材为主, 塔底用原竹截成相同长度的竹筒,采用藤条捆绑形成直径较大的圆型围栏,圆内部填充白色沙粒,二层及以上塔层采用编制而成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形围栏,内部填充白沙,顶层采用竹条编制成柱状作为沙塔的塔顶。整座沙塔造型简洁,形神合一,与德昂族的信仰融为一体。另外一种竹制建筑物就是粮仓,粮仓是储备粮食的重要地方,它不仅具有实用的价值还具备装饰的作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佤族的仓房,整栋粮仓建立在村寨周围,采用巨龙族作为粮仓的承重构件。佤族还有一种神奇的仓库是直接采用巨龙竹来储存粮食的。佤族群众喜欢把巨龙竹竹节打通用来储存粮食,一般每筒粮食重量在50~100千克,可用双节或多节将内节间隔打通后制成。盛装粮食的巨龙竹整齐的摆放在火塘上的横梁上方,由于下方火塘的熏烤,防虫又防霉变。

              

                       ■图7 德昂族沙塔


       云南各少数民族一般居住在大山深处, 沟渠众多,交通不便。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居住区可见形制各异的竹桥。比较窄小的沟渠直接用竹绳并排捆绑几根巨龙竹固定于沟渠上面即可通行;对于一些河流一般是采用巨龙竹作为承重材料,再以竹排覆土作为面材建成简单竹桥,方便通行。

2.4 乐器

       云南堪称乐器王国,民族民间乐器取材于金、石、丝、竹、土、革、木,萌发于各民族对真善美的艺术追求中,根植于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里,是婚丧礼仪、节日庆典、戏曲说唱、社会交流、宗教祭祀不可或缺的媒介。

       云南少数民族竹制乐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有口簧、胡琴、笙、笛箫、脚铃、竹琴等。口簧又称响篾、口琴、口弦等是一种古老的体鸣乐器,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布,古代文献中有“女娲作簧”的记载。口簧在云南民间广泛流传,材质常见为竹制,簧片有一片到多片不等,除弹拨外,竹口簧还有拉线演奏法。胡琴根据演奏方法俗称拉弦和弹弦两种。北宋文人欧阳修曾写道:“胡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可见胡琴源自北方民族,后经云南少数民族进行改良之后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乐器,无论是造型还是材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云南壮族的马骨胡、滇胡、彝族四胡都是采用竹子制作;笙为云南少数民族常见乐器,常见的竹笙为彝族的葫芦笙和苗族的芦笙;云南少数民族笛子多为无膜笛如景颇族和傈僳族无膜笛。许多为云南特有的类型, 有的只有吹孔没有按音孔如佤族口笛和布朗族的单孔笛,有的仅有一个按音孔如基诺族的送魂笛,有的吹孔在竹管中间如景颇族“吐良”,有的用两截竹管套接起来如傣族“班锣”,这些都是云南少数民族古老形态的竹制乐器,对于箫类乐器来说主要分为塞箫如傈僳族“笛哩吐”、缺口箫如怒族六孔缺口箫、破口箫如洞箫、盖板箫如哈尼族“期哩”、带帽箫如傣族葫芦箫等多种;竹琴是云南少数民族在节庆中常用的乐器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为佤族竹琴、布依族竹弦琴;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中另外一个代表就是哈尼族脚铃(图8),全部采用竹子制作而成,这在其他民族乐器中很少见。


                                 ■图8 哈尼族脚铃


2.5 服装

       由于传统科技的落后,云南少数民族利用竹子制作服饰的不是太多。但是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会根据竹子的一些特性制作一些简单的服饰,如玉溪新平花腰傣妇女盛行一种使用笋壳制作而成的帽子又称箨叶帽,既可挡雨又可遮阳,既实用又美观,与当地花腰傣族妇女的靓丽服饰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景颇族和傈僳族将麻竹的竹竿浸泡捶打而出的竹纤维编成轻巧柔软又耐穿的竹鞋;傣族妇女腰后挂的一种小背箩称作扁帕(傣语bianm):既作装饰,又可盛放一些小东西,还是青年男女爱情的传递信物[8]


3 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竹制品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生产效率较低。由于传统竹制品几乎全部是为了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解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竹制品的工艺不够精细,竹制品在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占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传统的竹制品制作工艺也在逐渐流失。与之伴随的一些竹制器具也随之消失。竹制品及其制作工艺的流失,使得一些器具只能在云南民族博物馆中看到,同时导致制约村民持续发展利用竹类资源的机制丧失,降低了竹制品在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得当地居民爱竹护竹的意识开始变得淡薄,竹类资源与少数民族竹文化的流失速度之快让人担忧。

       在人们追求原生态的今天,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和提炼,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功能需求、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的创新设计[9],来提高竹制产品的附加值,把少数民族竹制品尤其是生活器具向竹工艺品方向发展,既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又能吸引外来游客的注意力,促进当地竹制品市场的开发,使得竹林的营造规模进一步增大,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10],引导当地竹制品的发展方向,保护竹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贺 辉)


参考文献:

[1]林立平,黄圣游,徐钊,等.云南少数民族家具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6),34-35.

[2]周延,耿玉德.竹制产品东北地区市场前景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14,(3):60-64.

[3]胡彬彬.宝庆竹刻[J].东南文化,2001,(8):74-81.

[4]辉朝茂,张国学,李在留,等.珍稀竹种巨龙竹种群特性及其保护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4,(4):4-9.

[5]胡长龙.竹家具制作与竹器编制[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6]杨宇明,王慷林,尹仲文.新型竹建筑的实践和发展[J].竹子研究汇刊,2004,(1):33-36.

[7]杨爱芝,辉朝茂,李华.云南民族竹文化多样性研究初探[J].竹子研究汇刊,2008,(1):55-58.

[8]袁明,王慷林.云南德宏竹类资源的传统利用和管理[J].竹子研究汇刊,2006,(4):44-49.

[9]赵盼盼,周一沁,李宁.民族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4),16-17.

[10]黄圣游,吴智慧.重组竹新中式家具的发展前景[J].竹子研究汇刊,2010,(3):1-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3YJC760034);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5Y305)

作者简介:林立平(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家具与室内设计,E-mail:linliping1215@163.com

通讯作者:黄圣游(197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制造工程,E-mail:765180130@qq.com

引文格式:林立平,黄圣游,李俊长,等.云南少数民族竹制品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4):27-29.


注: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年第4期




 
» 上一篇: 水性涂料成膜关键技术研究
» 下一篇: 红酸枝木显微构造美学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