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外来巨头疯狂布点 家居卖场业进...
 中国家具协会成立20年行业先进...
 诺华·中国家具博物馆隆重揭幕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家具创新人才
 第22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新...
 首届“联邦家居,开心居家影像...
 软装井喷是必然趋势 消费观念转...
 享受阳光 户外家具渐成时尚...
 家具与设计“奥斯卡”——米兰...
 第十六届中国家具生产设备及原...
 应对低碳化呼声 木制家具应使用...
 伍炳亮海南黄花梨家具作品展艺...
 “长江七号爱地球”(附图)
 MIFF 2010新看点:新设计与新工...
 华源轩携手影后赵薇
 全国红木家具“涨声”四起
 中国家具行业至少还有30年“黄...
 中国国际家具(大连)系列展媒...
 北京家具市场需求及发展潜力巨...
 扮清凉家居 玻璃家具不可或缺成...
   首页 - 详细内容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
类别:国内资讯 | 录入者:FidChina | 发布时间:2010-03-16 [2268]

  日期:2008-11-30 来源:人民网  作者:蔡尚伟 等  

  随着金融危机冷风劲吹,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开始感受到了阵阵寒意。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文化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如何?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是危机还是转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该有怎样的作为?探讨这些问题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本次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逐渐扩散

  本次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自2006年春“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其影响不断凸显,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金融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并且进一步演变成世界范围的经济动荡。由于金融危机原因的复杂性和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特性,金融危机对世界文化产业的影响,并不是与危机的扩展同步发生,而是具有一种时间上的逻辑推进关系。

  从2007年金融危机初现端倪到2008年7月,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有限,世界范围的文化产业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波动。直到2008年8、9月间,好莱坞一系列电影融资出现困难,拍摄计划搁置,上映档期推迟,明星身价缩水等问题的出现,美国的文化产业首先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此后,伴随着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文化产业所受的影响范围不断扩散,程度不断加深。到10月底11月初,欧洲、日韩和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开始卷入其中,德国的图书市场和2007年比相对低迷,俄罗斯的博物馆和剧院投资减少,伦敦Frieze艺博会交易场面冷清,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娱乐业、传媒业也受到冲击……截至目前,虽然各国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应对危机,但由于市场前景的不明朗,市场信心的恢复不能一蹴而就,金融危机带给文化产业的冲击,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深化。

  (二)世界主要文化产业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由于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开放程度与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不同,所受金融危机冲击各有差异。从空间上看,金融危机的爆发地、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强国——美国受到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随后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等世界主要文化产业国家逐渐受到波及。

  1、美国

  影视产业在金融危机对美国文化产业的影响中首当其冲。以好莱坞为主要依托的电影产业,出现创作投资减少、影视制作受限、宣传费用降低等问题。随着经济下滑,一些银行不再投资电影业,放弃了好莱坞。其中包括美林证券、雷曼兄弟、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和德利佳华(Dresdner Kleinwort)银行。这直接冲击到电影的生产环节,派拉蒙和梦工厂筹拍多时的《39条线索》和《芝加哥君子审判》流产,派拉蒙影业公司宣布年减产5部影片,NBC环球年缩支3%,旗下环球电影公司也宣布了将参与投资的《丁丁历险记》的拍摄计划搁置,原因是在美国经济大环境下,考虑到该片成本过高。投资方对电影票房的预期并不乐观,派拉蒙影业将《独奏者》和《反抗军》两部大片上映时间由今年年底推迟到明年年初① ,华纳公司将《哈利·波特6》上映时间从11月份推迟到2009年夏天。②

  9月和10月本身是相对于夏季和11、12月假日季的票房低潮期,金融危机的冲击与票房的固有规律效果叠加,美国的影院市场经历了一段冰冻期。据北美周末票房数据显示,八月二十号到万圣节前夕,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的第一名都没能超过3000万美元,大部分时候都在2000万美元上下徘徊。九月第一个周末票房冠军《曼谷杀手》更是只有可怜的780万美元。周末票房前12名的总票房额一直在8000万美元左右。甚至在九月的第一个周末只有5161万美元进账,跌到2003年9月以来五年间的最低点。伴随着圣诞消费季的到来,11月第二个周末(11月份的第一个周末由于10月底的万圣节的关系,只能算是票房的临界点)电影票房出现回暖趋势,排名前12位的电影周末进账1.29亿美元,超过了十月下旬万圣节档期1.2亿美元的成绩。风光无限的奥斯卡颁奖礼也因金融风暴做出调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从明年开始,奥斯卡颁奖礼播出期间将首次插播电影广告。明星们也难逃影响,片酬缩水,身价下降,一些明星选择踏上全球走穴的自救道路。小甜甜布兰妮酝酿全球巡演计划,62岁的史泰龙转战印度。

  传媒业方面,美国报业在金融海啸下广告收入大减。全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Gannett)和《时代周刊》的发行商时代公司2008年10月底双双宣布裁员。8月已裁减近千名员工的甘尼特公司,宣布将在12月再裁减10%报纸部门的员工。具有百年历史、曾7获普利策奖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甚至宣布将于2009年4月开始停止发行印刷版而专注网络版。③

  另外,博物馆方面所受影响的直接影响,主要是赞助与拨款的减少。纽约市长彭博和纽约州州长帕特森已宣布将紧缩预算,仅2008年的城市预算就将削减大约5亿美元。纽约现代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和剧院、歌剧院等文化机构,大多依赖私人赞助。雷曼兄弟公司仅2007年一年就为博物馆、剧院和歌剧院等捐款3千9百万美元。市民由于手中资金的减少和基本税的提高,有的选择减少外出欣赏音乐剧的次数,取消订购的音乐会和剧院的连票。美国消费者开始抱怨平均票价为70美元百老汇戏剧超出了目前的承受能力。MOMA艺术馆负责人无奈地调侃现在“门票销售是在与人们的外出开车、吃饭相竞争”④ 。

  旅游观光业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别是一些以旅游收入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区域,反应明显。夏威夷是美国最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2008年以来的经济低迷使夏威夷面临严峻的挑战,到9月止,游客数量比2007年下降20%,消费额下降12%。如果市场形势仍不明朗,这种境况持续下去,对当地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⑤

 2、欧洲

  欧洲等国的文化产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在德国,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艺术产业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财政支持,金融危机并未触动国内文化产业的赞助系统,⑥ 但面向世界市场的出版领域还是出现了轻微波动。2008年的德国图书市场和2007年比相对低迷,其中商业街书店的销售额在今年的前9个月同比减少3%。

  伴随着金融危机波及俄罗斯的国内经济,文化产业也未能例外。据莫斯科新闻网报道,目前的形势清楚地表明文化相关产业的繁荣与较为容易的融资时代已经结束,虽然我们还不能预测哪个具体的文化产业部门受到的冲击会最严重,但可以肯定的是电影电视剧的生产在减少,新开张的艺术馆与出版物将减少,许多金融部门赞助的项目将会搁浅。俄罗斯博物馆和剧院开始猜测过去的赞助者今后将会如何行事。普希金博物馆则对计划明年开始的耗费巨资的改造项目闭口不谈。俄罗斯的影视产业也陷入一种前景不明的状态,生产电影和电视剧的一些公司冻结了自己的几十个拍摄计划。多数大型公司已经遭受损失。如果对电影的投资继续减少,明年电影产量可能将减少几十部。艺术市场方面也出现不景气的情况。俄罗斯著名印象派画家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博戈尔鲁多夫的名作《圣彼得堡的风景》原本估计在11月5日举行的纽约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能以30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但结果是流拍。舆论认为,《圣彼得堡的风景》流拍集中体现了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造成的冲击。除了《圣彼得堡的风景》流拍外,还有一些作品也没有拍出。拍出的作品成交价也不理想,大多等同于或低于售前预估价。

  在英国,据尼尔森图书公司的数据,如果排除“哈利·波特”的因素⑦ ,截止今年10月,英国图书销售额比上年同期下滑1%;英国第二大图书批发商贝特拉姆,由于信用集团停止对其母公司英国零售巨头伍尔沃斯提供信用保护,自身陷入信用危机。许多出版社因此要求贝特拉姆提前回款,甚至停止向贝特拉姆供货。⑧

  由于受金融危机下各个公司资金紧张影响,今年上半年英国广告市场整体支出同比下降0.7%,互联网广告局在报告中指出,主要广告媒体如电视、报刊和广播广告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如果没有互联网广告支出增长(市场支出同比增长21%,达到16.8亿英镑,约合29.5亿美元)相抵消的话,整个广告市场支出将同比下降4.6%。

  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英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演出业也因此遭殃。著名的伦敦西区剧院开始感受到本国经济衰退的寒流,某些剧目被迫提前结束演出期。例如,《林荫大道Q》,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提前一个月结束演出。金融机构受到冲击转嫁到演出赞助方面的影响已经日趋明显。由于缺乏赞助,英国男中音歌唱家布林恩·特菲尔的夏季音乐节面临2009年停办的尴尬。⑨

  伴随着英国大众勒紧裤腰过日子的心理预期增加,酒吧业开始感知到经营困难。根据英国啤酒和酒吧协会的统计,第三季度英国啤酒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61亿品脱(1品脱合0.568升),降幅约为7.2%,其中在酒吧和饭馆的啤酒销量减少8.1%左右。也就是说,在约有6000万人口的英国,每天酒吧少卖180万品脱啤酒。

  足球产业由于赞助商的经济状况恶化,也难逃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汉姆联队的赞助商XL旅游公司破产,纽卡斯尔联队的赞助商北石银行今年年初已被国有化,曼彻斯特联队赞助商——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得益于美国政府大规模救援行动才免于破产。

  文化产业所受的冲击还在艺术品交易市场得到集中体现。一年一度的伦敦FRIEZE艺术博览会,一直被誉为艺术市场的温度计。今年参展的画廊仍旧保持在150家左右,主要的购买力量——VIP买家们却比往常犹豫。他们多是看看,而没有直接购买。Frieze的策展人没有公布销售额一类的数字,但表示这次博览会大多数人都很犹豫,他们选择了预定而不是直接消费。

  3、日本、韩国

  日本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动漫产业,在世界市场上优势明显,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也出现制作经费减少、动漫公司裁员的局面。在10月28日闭幕的东京影视节上,日本动画协会事务局长山口康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日本动漫目前正在经历“寒冬”。手绘动漫减少带来的创新乏力问题凸显,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孩子减少,动漫市场日益缩减,金融危机的产生加速了问题的爆发,动漫产业的制作经费也在缩减,有些动漫公司不得不裁员节流。同时出版行业受到冲击,日本读卖新闻社已经宣布,已有65年历史的《读卖Weekly》杂志,由于发行量减少,在12月1日发行最后一期后停刊。⑩

  韩国文化产业的支柱是影视产业,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其影视作品缺乏投资、国内的三大电视台不得不减少电视剧的播放量,对电视节目做大幅调整以适应目前的形势。金融危机导致广告收入锐减,韩国KBS、MBC和SBS三大电视台今年10月份的广告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4.6%。MBC和SBS今年第四季度的广告收入预计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500亿韩元(1美元约合1330韩元)和450亿韩元。另外,KBS今年的亏损额可能达到900亿韩元。为了控制电视剧制作成本,三家电视台决定将电视剧单集长度由80分钟缩短至72分钟,并降低演员薪酬。KBS不仅取消播出KBS二台的每日连续剧,还决定今后每年只播出一部长篇历史剧。MBC已停播周末连续剧,增加重播节目时间,并开始研究员工减薪问题。(11)

  4、中国

从程度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但在世界经济动荡这一整体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娱乐圈、艺术品市场、传媒业等纷纷呈现动荡与不景气。很多大制作的影视剧都宣布搁浅,歌手专辑的宣传也大幅度缩水,不少颁奖典礼也因此受到影响,或停办或压缩规模。MTV举办的“超级盛典”,光线举行的“娱乐大典”、“模特大典”先后取消,10月份仅有两年一次的音乐盛典和风尚大典,以及东南劲爆音乐颁奖典礼支撑局面。艺术品市场与机构开始自身调整,应对“冬天”。(12) TVB所属的香港邵氏兄弟公司,因金融动荡,暂停卖盘计划,公司发布声明称“所有可能收购邵氏或其附属公司股份的商讨均已终止,若有新的商讨将再行公布。”北京现在画廊创始人黄燎原11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现在每卖一幅作品,就要亏损30%,面临资金困境的隐患。目前已在酌情考虑缩小经营规模(北京和上海两个画廊,仅空间租赁费用一年都超过百万)、减少人员和节省日常开支。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大约会计划缩减团队成员至40多人,在保证今年的大展的基础上,酌情减少今后大型展览或选择有基金会赞助或有出资方承担费用的展览。上海800艺术区已经出现少数几家画廊开始缩小规模和范围,甚至暂时休业的状况。(13)

 由于盈利方式的不同,中国媒体对广告收入的依赖程度高于西方媒体,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宣传资金的减少,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减少后,媒体收入也相应减少,这必将影响到国内各大大小小传媒。香港亚视开始大规模裁员,PPLive已经启动裁员计划,裁员人数约为员工总数的10%。国内400多家视频网站融资困难,面临行业洗牌。而媒体的广告结构不同,在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的程度也会不同。就《成都商报》来说,其广告中有50%以上是房地产广告,此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房地产行业影响最大,因此,如像《成都商报》这样一半以上依赖房地产广告的传媒产业所受影响将会比其他依赖房地产广告比例少于它的传媒更大。传媒企业的上市计划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被迫推迟。展架媒体易取传媒原计划今年5月启动上市前融资,现在由于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资本市场萎靡不振,国际基金方面投资谨慎或者压低价格,公司决定将融资计划推迟到明年一季度。(14)

 (三)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进路

  1、文化产业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受到影响

  资本的虚拟化(有价证券)、虚拟资本的形式多样化(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虚拟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性越来越高,经济风险也越来越大。以本次金融危机为例可以看出,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与银行、股市等金融活动直接相关,全球金融市场随之陷于无序状态,金融市场失灵、信用市场失效,全球股市、汇市、债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性正在不断增强,并呈现高度共振。危机已从金融衍生产品危机、金融市场危机演化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金融市场上的文化产业板块自然在劫难逃。以传媒板块为例,可以看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出四个阶段的变化过程:

  (1)开始阶段

  整体来看,传媒业务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危机爆发后,由于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危机可能波及其他金融领域,欧美股市亚太股市纷纷暴跌,股市受危机影响明显,整个股市环境充满悲观情绪,从而导致传媒板块中大多数个股惯性下跌。

  (2)救市引发回暖

  受全球政府相继推出救市组合拳的激励,10月13日美国传媒股大幅飙升,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网易、搜狐、百度、巨人网络等中国的传媒股也全线飘红。其中,搜狐、百度、分众传媒等14支传媒股的涨幅超过15%。美国股市传媒板块如新闻集团、google、yahoo等亦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3)危机蔓延阶段

  好景不长,从十月中旬开始,危机开始蔓延,形式发展到个股普遍受冲击到传媒整个板块的大幅波动。从我国10月末传媒板块来看,周跌幅为8.97%,远大于同期沪指6.02%的跌幅;而整个10月,传媒板块月跌幅达22.27%,再度遭受重创。股价无一例外地大幅下跌,说明市场的杀跌已非针对个股,而是对整个板块。板块成交量也日渐萎缩,一方面反映出杀跌动能日益衰竭,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观望氛围浓厚,入场意愿不强。

  (4)危机进一步加深

  进入11月,危机继续升级,国外众多金融机构遇到的生存危机也影响着一批中国传媒公司。除了国内众多公司面临严峻考验,一批在海外上市的中资股也境况窘迫。曾经名噪一时的亚洲互动传媒已经退市。据媒体调查,在登陆美国市场的中国概念股中,多家上市公司股价连续多日在1到2美元上下浮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媒业所面临的困境。有关专家预测,本轮经济衰退中,将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中国传媒概念股被迫从美国股市中出局。

  从以上分析看到,金融危机引发的资金流动不畅,直接体现在以传媒产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相关虚拟经济上。虚拟经济的波动必然带来实体经济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这将反作用于虚拟经济。2009年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股市表现不容乐观。因此,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深入,文化产业虚拟、实体经济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2、从产业类别角度分析文化产业实体经济(Substantial Economy)所受到的影响

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不同,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和分类有一定的差别。我国总结文化产业实践经验,于2004年由国家统计局印发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产业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文化产业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共三大层次、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金融危机爆发,首先影响对资金依赖程度较高的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环节和与民众消费习惯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外围层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与其他文化服务产业。电影、电视的融资和剧院、博物馆赞助出现困难;各国的境内旅游受到冲击,境外旅游则受汇率的影响出现不同趋势的变化;网站融资受到市场冰冻期的影响。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与深化,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和外围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众为了解经济形势或为逃避现实压力产生新的文化信息需要,核心层的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与其他文化服务因其内容的差异,出现趋势不同、程度各异的波动。例如,有关经济方面的信息需求增加,相关的新闻与出版业在逆势中得到发展机遇,而文化艺术服务产业中,戏剧表演等面临困境。网络文化服务各国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业内人士根据目前的波动,对网络的预期广告市场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金融危机逐级扩散,相关文化产业层面的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也开始受到上游产业链的影响。

  二、历史上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过几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包括:20世纪30 年代经济大萧条;70年代末以来,93个国家 (即半个世界)不低于117次系统性银行业危机。如:拉美债务危机;美国储蓄和贷款危机;斯堪的纳维亚银行业危机;美国房地产危机;日本房地产泡沫和随后的金融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网络泡沫”;“次贷危机”等。90年代出现过三次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1992-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从史上两次较大的金融危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看,金融危机一定程度蕴含着化产业的发展契机,促进了美、日韩等国的文化产业发展。

(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大萧条)与美国文化产业崛起(15)

  大萧条时代美国经济情况整体恶化,具体表现在收入、购买力、消费能力等各个反映经济水平的指数上。从收入情况来看,收入降低或者失业,迫使国民经济进入下降通道。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10亿美元减少到了1930年的不到680亿美元再降至1931年的530亿美元,并在1932年以410亿美元触底。在1929年,美国人的购买力就已经显示出了严重的失衡。1923-1928年间,投机收益从100增长到了410,工资指数仅仅从100增长到了112。对整个国家而言,人均实际收入从1929年的681美元狂跌至1933年的495美元。可以看出,国民收入普遍下降,经济不景气。这三年,总共有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45亿美元的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这些基础经济指标恶化将带来文化习惯、文化消费方式的改变,从而影响文化产业的变动。我们这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矩阵中关于文化产业的部类划分来分析大萧条对美国文化产业各个部类的影响。总的来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统计框架矩阵分类,大萧条对文化产业中有影响的部类有如下六大类:社会文化活动类、音频媒体类、音乐类、出版印刷业、视觉艺术、体育和游戏。而其中,社会文化活动类囊括娱乐、教育、休闲活动、戏剧、影视等;音频媒体类囊括广播业等以音频媒体为媒介的产业;而报纸、杂志、期刊等纸媒为媒介的产业则包含在出版印刷业中,视觉艺术则是包含了视觉占主导的摄影等产业;体育和游戏类则涉及与体育业、博彩业、家庭活动等有关的行业。

  1.社会文化活动

  娱乐业是社会文化活动中较明显的部类,其整体收入减少,而且人们的娱乐方式改变。娱乐方式中一些廉价的娱乐得到了广泛推崇,如听广播、玩牌和朗读。主要以男性为顾客的娱乐场所,如桌球室、保龄球场、棒球赛、拳击赛等越来越门庭冷落,从反面佐证了这一变化。

  戏剧业受到的影响也很大。1931年,曼哈顿三分之二的剧场关门大吉,在1932~1933年演出季,80%的演出被取消了,演员失业。业余戏剧得以迅速发展。此外,在社会文化活动中,体现美国人生活的莫过于闲暇时间的利用情况,大萧条时期,娱乐和运动商品的销售净额从1929年的5亿美元,下降到了1933年的略高于2.5亿。休闲团体如城市运动俱乐部、乡村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和网球俱乐部等在1930~1934年间下降了一半。仅高尔夫俱乐部就损失了大约100万成员,在严重的财务压力下,很多私人高尔夫球场都被卖掉,转变成了日费制运作模式。社交俱乐部和兄弟会组织也有同样衰落。

  电影业是社会文化活动中受到影响较小的。电影业在大萧条之前是全国第四大产业,在大萧条时期虽然受到影响,但相比起其他娱乐业,依然是最高的商业娱乐。1931年夏,全国定期放映的电影院当中有大约三分之一关门。到1939年,全国15000家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增长到了将近7亿美元,平均每个家庭每年25美元。而且,电影投资规模增大,当时投资百万美元的电影已经不罕见。电影技术方面也有所革新,电影发行人进行革新——双片联袂。有的电影在技术完美和内容成书上所达到的水准,高于20年代最好的电影。

  同属社会文化活动范畴的教育业受到的冲击也较小。虽然入学人数减少(1931~1932学年至1933~1934学年之间的入学人数减少了8万人——占总数的8%),但大萧条时期得益于新政使得生活水平被重新调整得更简朴、经济得到小幅度增长,以及来自FERA(联邦紧急救济署)和NYA(全国青年事务局)的扶持,44所州立大学和政府拨给土地的大学在1934-1935学年的入学人数增长8.3%,打这以后继续增长。到1940年,每6、7个大学年龄的青年人当中就有一个进入某所大学的校园——其总数将近150万,创下了空前的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

  2.音频媒体(广播业)

  大萧条时期,广播得到较大发展,广播更多帮助而不是削弱了听众的阅读习惯。1932~1939年间,通过收音机传送消息量几乎翻了一倍。1939年,在电台和报纸当中,50%的人认为电台带给他们的新闻更少偏见。电台广告的销售逐年上升,直至1941年,成了一宗2亿美元的生意,与报纸、杂志鼎足而立。

  3.音乐

  由于娱乐方式的改变,人们留在家中听音乐的时间增多,音乐业在此时反倒得到了发展。电台节目中音乐节目占一半以上。

  4.出版印刷业

  报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大城市报业发展较小城市、集镇、乡村社区要好,而且报业与电台建立了联合经营方式。1934年,报业-电台协定和“跨广播报刊据”的组建平息了这两个行业的长期不合。报业迅速增加了它们对广播电台的拥有,甚至在某个给定的社区垄断了所有的新闻渠道。1935年一年时间内,报业所拥有的电台的数量翻了一倍,到1940年,全国800个获得许可的广播电台当中,多达三分之一的电台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与报纸建立了联系。1920~1940年间报纸的日产量从2700万份增长到了4100万份。兼并与破产使得报刊的数量稳步减少。到40年代,只有大约120个城市拥有一家以上的报纸经营部门,1930~1941年间的净倒闭率高达48%。周报有所下降,总数从1930年的12600份减少到了1941年的10800份。此外,除报纸销量种类有所变化,小报在当时也很盛行。

  经济危机对图书界是一次严重的打击。在大萧条即将到来的时候,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四分之三的人读杂志,二分之一的人读书。60个大城市中,购书经费从1931年的一年两三百万美元,缩减到1933年的不足100万美元。出版领域受害最重的书业,目睹了它的新书总产量从1929年的将近2.5亿册,下降到了流量重新上涨之前的1933年的一亿册略多一点。图书品种更少、发行量更大的趋势始于上一个十年,持续了整个30年代,并伴随着图书俱乐部的连续增长。不过对经济学和社会学来说,30年代是最好的年头,其品种数量在1929~1939年之间将近翻了一倍。

  5.视觉艺术

 视觉艺术部类中,摄影在这段特殊日子里得到了某些发展。摄影技术进步,出现了通过电话线和无线电传输图片。1937年增加了彩色传真。相机偷拍热。

  6.体育和游戏

  大萧条和新政缩减了运动和体育赛事的成本,使体育成为低成本行业,参与的人更加多。然而,虽然体育变得更加普及和受欢迎,但由于市政预算被严重削减,地方当局几乎穷于应付,1932~1933年间,很多运动场的管理完全瘫痪,志愿者担当起了娱乐休闲活动的领头人。

  游戏业中,简单的家庭游戏——拼图、“强手”、跳棋、国际象棋、十五子棋、掷套圈和掷蹄铁——变得大受欢迎。罗斯福最有名的消遣是集邮——这跟他的政府在头5年的时间里发行了大约100个新邮票品种也不无关系——为这种消遣方式做了最好的宣传,使得集邮者的数量从估计的200万增加到了900万。研究桥牌的畅销书作者埃利·克帕森估计,在艰难时期,全国在桥牌培训上仅1931年就花掉了1000万美元,总共(包括购买扑克牌)花了将近一亿美元。在郊区,呆在家里促进了羽毛球、乒乓球和户外晚餐的复兴,刺激了像业余木工、机械、养鸽子以及一个深受欢迎的被称作“业余爱好大厅”的广播节目所推荐的其他业余爱好。

  博彩在当时颇为盛行。全国超过半数成年人曾经沉迷于某种形式的赌博。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光顾过教堂的抽奖,四分之一的人玩过抽彩盘,类似数量的人玩过赌博机,五分之一的人玩过赌钱的扑克牌,而比例略少的人爱上了数字赌博。

  可见,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虽然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也给美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同时,针对大批的文化工作人员失去工作、一些文化活动由于没有资金开始衰退的情况,美国政府在大力恢复经济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文化艺术相关行业的政策,包括联邦戏剧计划、联邦音乐计划、联邦艺术计划、联邦作家计划和历史调查记录计划。这些计划根据不同领域的不同特点雇佣专业人才,使文化人才重新获得了工作机会。罗斯福政府对文化领域所采取的救济政策不仅救济了大批的文化人,还为美国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为美国的文化产业崛起提供了人才保障。

 大萧条时期,美政府联邦文化计划中,涉及文学、艺术、戏剧、音乐、电影、教育等若干文化相关行业。

教育:由于FERA(联邦紧急救济署)和NYA(全国青年事务局)扶持,44所州立大学和政府拨给土地的大学在1934~1935年入学人数增长8.3%,打这以后继续增长。

  文学:WPA(公共事业振兴署)启动“联邦作家计划”,从1935年持续到1939年。在高峰时期,该计划养活了6000多名新闻记者、自由作家、小说家、诗人、哲学博士及其他失业的有着捉笔为文经历的人。

戏剧:CWA(民用工程署)、FERA资助让失业演员受益的戏剧在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和洛杉矶上演。启动“联邦戏剧计划”,甚至一度拥有高达700万美元预算,养活当时全国大约12500名演员,平均每人每月83美元“保障工资”。高峰期,该计划还赚取了每年100万美元的票房回报。而且该计划还促进了戏剧的技术创新,开发出“活报剧”品种。

画业、雕塑业:1933年末开始,财政部用CWA的资金发起的“公共艺术品计划”雇佣了大约4000名贫困艺术家。共制作700幅壁画,超过15000件其他艺术品,勾画美国的历史和本土景观。此外,还创立“绘画和雕塑处”,利用最有能力的艺术家改善联邦政府建筑,此举促进了壁画艺术的发展。

  艺术:1935年WPA启动了“联邦艺术计划”,其高峰时期招募了5000多人。在它1939年开始收尾之前,该计划的成员为公共建筑绘制壁画,为联邦剧院设计舞台布景,开办免费艺术培训班,扶持了66个社区艺术中心。该计划养活了很多艺术家和雕塑家,为美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保存了地方文化。其中,例如“美国设计索引”的计划,特别着重于草根题材和文化,该计划雇佣了大约1000名艺术家,缩小了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音乐:1935年7月,WPA启动“联邦音乐计划”,该计划养活了15000人。总共拿出大约150000个节目,听众超过一亿人。强化了美国音乐,加强艺术家与听众的联系。

  这些举措对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崛起。随后,美国经济走向平稳后,便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动作的产业结构调整,着手于文化产业的框架性布局,最终使得美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以在GDP中占据25%的突出比重,成为仅次于军工行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使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

 (二)亚洲金融危机与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崛起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使原本属于外向型经济、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的亚洲诸国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经济大国出现经济萧条。由于金融危机对日本及韩国造船工业等传统工业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日、韩两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两国政府为摆脱困境,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走上以文化产业“刺激内需、拉动出口”重振经济的道路,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崛起。

  1、日本

  日本在1996年就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方针,力求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推广本国文化,解决国内的社会问题,谋求国际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短短二十年,就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掠夺、对普通劳动者的过度剥夺等问题,日本开始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了解决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矛盾,人们开始从狂热地追求经济效益转而思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平衡问题,渴望在更高的层面实现自我,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日渐升温。他们力求改变长期以来“接纳”和“吸收”外国文化的单一、被动局面,积极挖掘、推进本国文化的深层意义,满足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中社会的心理需求,提升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与信心。

  另一方面,经济的辉煌成就促使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政府提出日本需要及时把自己的文化全面介绍给各国,加深各国对日本的理解,保持与各国文化的密切接触和交流。一些政治家学者也认为,日本之所以取得辉煌的经济成就,是日本固有的文化所致,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竭力主张挖掘日本固有的、深层次的文化,向世界推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日本经济连续两年负增长,并陷入严重的衰退局面。作为经济支柱的造船业等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各方面长期积累的致命弱点在经济危机中暴露无遗。为了摆脱困境,日本政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将国民经济增长的重点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立国”战略落实成具体的方针政策。1997年11月,政府公布振兴经济方案,其中包括“将企业和个人对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出资比例最高限额从现行的10%提高到1/3”(16) ,放宽对传媒产业等文化产业的投入限制。1998年3月,文化政策促进会议提交了《文化振兴基本设想———为了实现文化立国》的报告,又先后出台了《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和《有关振兴文化艺术的基本方针》、《文化产品创造、保护及活用促进基本法》等法令,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各智囊研究机构和民间学术机构、大学开始共同创立有关内容产业的政策研究项目和产学官相结合的科研项目,民间财团和经济团体也开始组织有关数码内容、动漫产业的学术研究。

  在政府和民间双重推力的作用下,动漫和电子游戏产业迅速发展。据日本数码内容协会《数码内容白皮书2004》的统计,以动漫产业为核心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产值达到12.8万亿日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加上相关的通信、信息服务、印刷、广告等,产值高达59万亿日元。另外韩国文化体育部数据显示,在世界动画片总计3000亿日元的版权交易中,日本动画片占65%。在欧洲,市场份额更是高达80%。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1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目前,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日本成为文化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

  动漫产业的迅速成长产生了强大的光环效应,形成了完整、成熟的动漫产业链,通过动漫产品的“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回报,为日本的经济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并正成长为全球性产业。2003年,日本最大的玩具制造商万代集团销售总额达到1184亿日元,来自动漫产品的机器人玩具占了200亿日元的份额。依附于此的电影、电视、音乐、出版、主题公园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又反作用于动漫作品本身,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市场价值。

  这一核心产业在获取巨额经济利润的同时,还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功能,人们通过Hello Kitty、机器猫等动漫形象大使,重新认识日本,认可日本文化,消解了日本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其他国家和地区因不了解日本文化而产生的接受障碍,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2、韩国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韩国。以三星、现代为代表的大规模的制造业遭受重创,经济出现严重衰退。1998年经济增长为负5.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1997年剧减34.8%。韩国政府总结以往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认为韩国60年代至90年代的经济成就主要依赖的是资源、人力等静态比较优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原有优势被削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出口萎缩。走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许多限制。为了摆脱困境,政府结合世界发展趋势,认为未来的21世纪,是“创意性文化内容的时代”,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文化内容是最为重要的竞争力。韩国根据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在夯实原有产业基础的同时,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很多人一开始对政府的这一举措还十分不解。但经过几年的努力,韩国从政府到民众基本上都意识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既关系到韩国民族未来发展中的文化独立性,也决定着韩国在世人面前的国家形象,因为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文化上的重要性———同国家形象紧密相关联,树立国家形象的产业恰恰是文化产业;而且还具有经济上的重要性及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意义。韩国政府十分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韩国文化观光部文化产业局局长李普京指出,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内容而使本国的内容资源不足的话,将遭遇严重的文化独立性危机。这是比经济上或政治上的依附更为严重的问题。

  在“文化立国”战略方针的指导下,1999-2001年,政府先后制订了《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并先后成立了“文化产业局”、“影视振兴委员会”及“文化产业振兴院”等专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构,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诉诸于人们的柔性需求,即在危机来临时,这种柔性的需求也将最先受到冲击,那么如何保证既发挥文化产业快速提升经济收益的作用,又避免文化产业可能带来的高风险呢?韩国的办法是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使文化产业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上,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效用。如,网络游戏产业带动韩国的宽带网络普及率在世界遥遥领先,并直接促进了电子商务在其他领域的发展;一种新的、注重设计的创新文化渗透到各个产业,逐渐把“韩国制造”推向“韩国创作”。三星、LG和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将设计师提到直接向总裁负责的位置,有的甚至进入了公司董事会,三星电子在美国工业设计大奖2002年度奖和1998到2001奖牌总数上,均与美国苹果电脑并列第一,从而一改“亚洲最佳的日本也不过仅会模仿而已”的形象,在产品价值链上迈向利润的高端。(17) 韩国文化产业犹如一条泥鳅,将其整体经济的“鱼盆”都搅动得活跃起来。

  韩国迅速跻身世界文化产业大国行列。其中影视、动漫、网络游戏等优势产业迅速发展,电影出口从1995年的21万美元,猛升到2003年的3098多万美元,增长147倍;2003年,向56个国家出口164部电影,平均每部出口价格为19万美元,比2002年平均每部增加了8万美元,电影产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最强劲的产业。同时,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培养人才、推动出口等多种方式推进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2003年,韩国网络游戏收入为3.97亿美元,在亚太地区居于首位。到2005年,韩国网络游戏业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5亿美元,几乎占全球网络游戏市场的一半,其相关产业链的价值超过了汽车业。动漫产业方面,2003年,韩国动画的销售额为3200 亿韩元,加上卡通等衍生产品,总的市场销售额为7700亿韩元(约为2.7 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0.4 %,每年向海外出口0.8·-1亿美元。尽管从数据上看,韩国的动画漫画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中很小,但韩国的动画漫画产业(特别是动画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且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目标不单是维护文化独立性和保护本国产业发展,而是要超越这一层次,将其培育成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2004 年韩国的文化产品已占据世界市场3.5 %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三、金融危机影响文化产业的逻辑

 以上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发生后,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受到了一定影响。那么,金融危机与文化产业有什么样的关系?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产业逻辑、需求逻辑和技术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金融危机影响文化产业的经济逻辑则包含了这些逻辑因素的影响。

1.金融危机的一般传导机制

 本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就能把握本次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引爆了次贷危机。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金融机构以市定价的会计记账方法和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导致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而去杠杆化在资本市场的危机深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商业银行被迫为传统融资渠道枯竭的特别投资实体提供信贷支持、以及受损商业银行不得不降低风险资产比重以符合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导致危机从资本市场再度传导至信贷市场。次贷危机造成美国住房投资萎缩,资产价格泡沫破灭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机制抑制了美国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信贷紧缩也对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造成负面影响,上述原因导致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危机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从美国传导至全球。”(18) 全面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分均受到影响,文化产业无法避免地受到波及。

  2.本次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逻辑

  据历史经验,前两次较大的金融危机给美日韩等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似乎本次金融危机也蕴含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某些机遇。但是,根据变化发展的观点,还应看到此次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呈现出一些与历史不同的地方。本次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便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步深入而呈现一定的阶段性。

 由于金融危机的起因是地产行业的信用危机,它必然引起银行加强信用考核,一些信用不过关者的信贷受到制约,银行放贷缩紧,这将直接导致文化产业投资者资金缺乏,一些文化产业企业、项目资金运转不畅。文化产业的投资减少,将给文化产业带来严峻考验:文化企业可能面临经营问题,文化产业项目可能更改或推迟,如地产项目、影视项目等。地产项目原有计划的更改或推迟,可能使地产设计投入减少,文化设计业受损;广告投放短期加大,长期减少,广告业、传媒业短期利好,长期不利;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地产项目可能受到冲击。影视项目则可能面临剧目减少、演员片酬缩水等不利因素,但另一方面将可能带来竞争加强、质量提升的利好因素。除了地产项目和影视项目等受影响,图书出版业、艺术演出业、体育产业、音响产业等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市场整体呈现资金流动不畅、资本市场动荡的景象。资金流动不畅则将进一步加深上述影响,资本市场动荡还可能引发企业危机,使企业面临改革或倒闭的局面;还导致市场信心受损,从而引起市场投资减少和消费计划的变动。以市场消费为例,金融危机使消费者信心受损,因而一定程度改变消费计划,刚性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一定程度缩减,柔性的精神文化产品消费明显减少。柔性的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变化,一方面可能导致旅游业、艺术品交易、收费博物馆等不景气,但另一方面家庭式、近郊游等低成本娱乐受欢迎,因此软件游戏开发利好。另外,金融危机导致其他经济领域的投资和消费信心受损,可能使投资者和消费者目光转向,在文化产业中寻求机遇与满足。

 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和深入,将带来市场整体的经济动荡。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除了上述的各方面影响之外,风险投资可能明显减少,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将发生某些改变。以网络产业为例:风险投资减少,可能导致网络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一些项目从“免费”向“收费”转变。这将抑制吃惯了“免费午餐”的网民的网络消费需求,致使某些网络产业萎缩。当然,金融危机的扩散和深入的同时,各种反金融危机力量也在积极发力,与金融危机进行艰难的博弈,这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扶持房地产、刺激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短期来看,能为文化产业的各方面带来契机,长远来看,也能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利好的大环境;一些相关文化产业可能迎来发展机遇,另一些文化产业则可能面临挑战。总之,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应趋利避害。

 四、本次金融危机将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我国文化产业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继续蔓延,我国文化产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就影响而言,我国文化产业可能受到来自金融危机本身,以及反金融危机力量与金融危机力量博弈带来的双重影响。

(一)金融危机本身可能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像一把双刃剑,兼有负面和正面的影响,而且无法孤立来谈是正面影响多还是负面影响大,而是相互交织,互有渗透。

  1.从理论来讲,次贷信用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放贷可能缩紧,依赖银行贷款的相关文化企业将面临资金紧缩,相关项目将可能推迟。但就中国文化产业的具体状况来看,主要依靠贷款经营的文化企业不多,相比美国而言,占所有贷款企业的比重较低。从这一点来看,我国文化企业的资金运营受不了多大影响。另外,虽然金融危机下的银行、金融业均受到较大冲击,但一方面由于我国文化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投融资金数量较小,方式灵活,有较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官方对文化产业扶持主要体现在文化事业上,金融危机下,国家加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这将间接使文化产业受益,因此我国文化产业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2.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扩散,我国经济各方面均受到一定影响,含有外国资本的企业或项目将可能面临外资撤离,其中文化产业也可能面临一定的资金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结合中国文化企业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外国资金占我国文化企业的比例不大,如果撤资可能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国外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而中国市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因此国际投资者可能撤除在外国市场的资金,转而投向中国市场,我国文化产业反而可能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3.金融危机导致市场动荡,投资者、消费者信心受损,各行业投资和消费将可能受到下挫,文化产业无法独善其身,必然受到一定波及。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在传统产业受到影响的背景下,投资者、消费者可能将眼光转向,在文化产业中寻找新的机遇和满足。

4.中国文化企业有对外国破产文化企业抄底和进入世界文化产业竞争核心的机会,但也可能是一场陷阱。以中国传媒业为例:虽然我国以CCTV为首的传媒逐渐在世界占有一定的话语权,但在被西方声音包围的世界传媒界,中国传媒的声音十分微弱。在西方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传媒界,中国可以借助濒临倒闭的半官方或民间有影响力的媒体,达到跻身世界传媒核心的目的。而对这些濒临倒闭的半官方或民间有影响力的传媒的评估将影响到中国传媒的发展方略。

  5.金融危机的影响,迫使我国面临调整国内产业市场、经济结构的局面,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迫在眉睫,这一转变将可能给以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面临机遇的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也面临新的挑战。我国文化产业要树立新的观念,要做所有产业的服务行业,如参与农业、工业的策划、开发和设计等等。这样,我国文化产业将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发展机会收为己用,达到各产业、行业互为发展、互为促进的因素,实现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

  6、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大国,市场化、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可能带来对文化的淡忘与遗失。金融危机暴露了经济高速自由化发展的弊端,使人们看清工业发展的现实和欲望的破灭,从而实现精神回归。金融危机时刻,中国文化产业面临产业经济的挑战,更面临整个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

(二)反金融危机力量与金融危机力量的博弈可能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称,金融危机尚未触顶,并正在演变成为一场更广泛的经济危机,预计危机还将持续一年时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向中国扩散,并且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还将持续。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从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显现之时起,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应对措施,并且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深入,不断调整和推进各种政策及应对措施。

1、10月9日—12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探讨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农村农业改革、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及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等议题。其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村改革是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

  2、10月,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释放出增加流动性、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随后,央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以释放银行资金活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3、在财政政策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今年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安排资金1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同时,加大对各种收费的清理力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4、为拉动内需,财政部和商务部于10月下旬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将“家电下乡”试点范围从山东、河南、四川三省进一步扩大至12个省份,对实施地区农民购买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国家财政比照出口退税率,直接补贴农民消费者。

  5、在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定,今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

  6、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11月15日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演讲,提出四项改革举措: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鼓励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地区资金救助机制作用;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中国呼吁各国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同时,并将身体力行。

  7、11月20日中国国际旅交会开幕,国家旅游局在19日旅交会新闻发布会上对外公布,金融危机已使中国入境游人数出现明显下滑,国家旅游局将出台相关措施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拟推行“国民休闲计划”以应对金融危机对旅游业带来的严峻考验。

  8、1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秘鲁国会发表了题为《共同构筑新时期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演讲,就发展中国和拉美各国友好合作关系作了全面阐述。胡锦涛指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美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发展中地区,双方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开展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合作,既是时代潮流的要求,也是各自发展的需要。中国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道,努力构筑双方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通过向受金融危机严重的拉美地区国家伸出了友谊之手,共同加强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将会带来深远影响。

  从以上反金融危机力量在诸多方面做出的努力来看,我国文化产业似乎有较大机遇。一,依托于农业、服务于农业的文化产业类型,如农业景观策划、设计,农业产品包装、开发等,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央行下调利率,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央行对商业银行约束放宽,能促进银行资金活力提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文化企业也能够受利。三,国家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投入,能推动以创意为主的文化企业的竞争力上升。四,“家电下乡”、“投资4万亿加快十项工作”的步伐(其中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等与文化产业发展有直接关系),能有效刺激内需,对回复市场信心、投资信心、消费信心也有一定帮助,文化产业投资、消费将受直接影响。五,国家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建设,其市场化运作的板块能给文化产业带来经营性发展机会;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扶持,能培养国民的文化消费习惯,这便给文化产业培育了潜在的消费者。六,国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能刺激文化地产回升和加温,地产策划、地产创意等文化地产业可能迎来一个发展机遇。七,将强国际间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惠互利,是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办法。这一举措将带动资金的国际性流动,可能为我国的文化企业引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这些积极有益的措施无疑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可能在某些程度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文化事业可能使减少原有的市场化运作的文化产业机会;政府对公益文化事业投资的投资,可能减少居民对文化产业的消费投入等。

 (五)推行“国民文化消费计划”,拉动文化市场消费

  如前面分析,金融危机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消费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国也不例外。由于国民文化消费的保守性等原因,不仅我国文化消费水平还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国民文化消费市场很可能会面临进一步萎缩的局面。刺激内需、促进消费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虽然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但国民的消费潜力却一直没有很好发挥出来。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终端环节,有文化消费才会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与空间,因此如何刺激文化消费需求就显得尤其重要。

  最近,国家旅游总局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将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采取具体措施倡导奖励旅游(针对优秀员工)、福利旅游(针对低收入群体,企业可把奖励旅游、福利旅游支出列入其经营成本)、修学旅游(针对学生群体)、银发旅游(针对离退休人员)等,以促使更多市民参与到国内旅游活动中,目前这一计划正在审核中。文化部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并联合相关部门推行相关的“国民文化消费计划”,推出“惠民文化消费券”等,通过“文化周”、“文化行”、“文化节”、“文化年”等形式,倡导、促进电影消费、图书消费、旅游消费等等,以拉动文化市场消费。

 (六)评估现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新增部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的优化

 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示范性和带动性的作用,将为我国文化产业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助力。《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七大报告也都着重强调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从“国十条”中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项目是国家重点投资的项目之一。加快推进重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的关键一环。但是,在各种文化产业基地获得空前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动漫产业为例,目前我国有三十多个动漫产业园区和十七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最近文化部停止对新增动漫基地的审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基地过多过滥以及走向同质化。因此,重新梳理在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对其进行验收评估,并结合文化产业结构总体布局,新增部分重大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对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在全国的布局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文化部命名的四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安曲江新区、华侨城集团公司、曲阜新区, 文化产业园、沈阳棋盘山开发区集中在西北、华南、华北、东北地区,而华中、西南地区还没有。因此,政府今后应重点考虑在华中、西南地区培育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以优化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在全国的地域布局。

 关, 于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园区不是建与不建的问题,而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的显示标志,一方面在建立健全产业链、集中优势发展重点行业、激活文化创新、推进文化进步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另一方面,园区的建设更可以充分引起社会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为文化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服务,也会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重大作用。文化产业园区可考虑通过挖掘有价值的地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进行优势互补。例如,文化产业与文化地产相结合,以最终形成一批以“文化地产为保障、文化旅游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传播为宗旨”的示范园区。地产资金服务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可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益性的文化推广,切实为公民的文化权益服务,保证文化产业的稳步发展;同时文化地产通过增加文化附加值,也可以获得地产价值的提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科学地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振兴也会起到支持、推动的作用。

 (七)加快在西部地区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群”,推动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

 “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目前已初步形成特色文化产业群,而西部地区在这一方面还乏善可陈,西部地区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优势和潜力。”(23) 虽然西部在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群”方面已初见成效,比如西安拥有全国首批两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之一的曲江新区,“西部文博会”永久落户西安等优势,成都、昆明、重庆、贵阳、兰州等地在建设特色文化产业群方面也频频出手,但这并不能掩饰整个西部文化产业在国家文化产业格局中的尴尬地位。西部其他地区在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民俗特色的“特色文化产业群”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会带来经济结构调整的可能性。西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这次调整机遇,加快推出一批西部特色的文化产业群重点项目,以赢得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在展示大西部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民族文化、丰富的旅游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全国文化产业布局的优化、推动大西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考虑建立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问题,笔者认为,从考虑地域发展平衡性等多方面来看,文化改革试验区应该首先设立在西部。笔者早于21世纪初就提出了“文化特区”(即“文化试验区”)的构想。理由是,在全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撒胡椒面”式的投资使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有效推动。综观我国经济、政治特区的设立,地域上均处于东部,而在西部设立文化特区,则可以以文化事业和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来带动整个西部发展,缩小东西差距,以求整个国家的协调发展。而在目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在西部建立文化改革试验区,对于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八)加快“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要“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集中的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自2007年始,文化部在对各地文化生态综合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启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至今已有四个试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密切相关,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贯彻“国十条”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文化部应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加快对各地文化生态综合调研考察,尽快确定其他几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这不仅仅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美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以实际的行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九)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项目

  我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三农”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建设提出了更加细致合理的规划方案,而且4万亿刺激内需的投资计划更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了战略性的政策倾斜。可见,农村是拉动我国国内消费的一块不可忽视也不容忽视的战略要地,撬动农村消费将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开拓巨大的市场。因此,应大力发展以农村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并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建立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农村文化产业园区;同时,进一步挖掘农村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走资源与资本相结合之路,发挥独特的区域优势,以吸引投资和刺激国民进行文化消费。大力发展在农村领域的文化产业项目,这对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积极回应“国十条”中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十)持续、有效地推进中国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去”战略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然而,目前政府部门对文化“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尚显不足。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扶持体系,在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出口奖励等方面力度也还不够。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十条”中第四条和第六条均对中国文化事业与产业在国际上争取新的发展机遇有着政策上的保障,也给我国持续、有效地推进文化产品服务“走出去”战略,让世界真正“发现东方”带来了契机。

 第一,在拓展境内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国际影响方面。其一,利用目前中国较为稳定的资本市场,可考虑从政策层面鼓励海外文化企业资本进入,例如吸引海外剧组进入境内影视基地、积极承接设计类行业的外包业务、文化园区利用互惠政策引入海外资本等。其二,以探讨全球性文化议题,如“文化产业与金融危机”等为契机,搭建国际文化对话平台,吸引国际文化界对中国的聚焦。

 第二,拓展海外市场方面。文化部、教育部、外交部等相关部委可抓住时机加快对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对外文化交流机构的投资建设,以此为载体推进汉语教育事业及中国文化传播。同时,如何解决类似机构在海外布局时遇到的政治障碍、如何处理海外干部派遣的人事问题等,都非常值得思考。文化企业方面,虽然欧美市场的衰退对国内文化产品制作业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国际文化消费市场仍具有很大空间,如亚非拉地区市场尚有待开拓等;出口资金短缺问题上,除中央、地方的专项资金,还要充分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业务支持作用。国家目前已经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纳入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建立了境外投资信贷支持机制,对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但从目前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进程来看,对上述银行资金扶持的利用是不够的。另外,通过拓展民间交流合作领域,鼓励人民团体、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和个人从事对外文化交流,以“文化周”、“文化行”等活动,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目前投资海外文化企业既是机遇,也具风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境外公司市值已经较低,跨国并购对于中国希望走出去的企业而言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然而文化产业投资见效周期较长,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同时,由于中外企业运作方式的差异,易导致投资境外文化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失位,以至资产流失,甚至进一步危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因此,购入海外濒临破产的文化企业亦需慎重。

 结语

 此次金融危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安全,我国经济变动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目前还不能准确的估量。从我国目前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我国经济应该能够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平稳快速发展。但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政治局势紧张,却很可能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识时务者为俊杰。”无论这次金融危机如何发展,我们都要保持高度的关注,善于发现并抓住机会,适时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力求既快又稳又准地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之,只要我们从最坏的情况作最积极的努力,尽量把问题想得复杂一点、准备充分一点、行动积极一点、措施具体一点,从容应对,稳而不乱,就能够在金融危机的劲风中昂然独立,走过寒冬,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本文是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在文化部“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影响”座谈会上的发言稿,执笔者还有:江南、张玥、王倩如、唐丕跃、刘锐)


  注释:

  1、《派拉蒙影业又调整,<独奏者><反抗军>推迟上映》,人民网,http://big5.people.com.cn/gate/big5/ent.people.com.cn/GB/42075/81372/8206339.html

2、《金融危机危及好莱坞,<哈利波特6>推迟上映》,众娱网,http://ying.zyu8.com/2008/1007/12232378093.htm

 3、《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报刊三大巨头裁员》,MSN中文网,http://news.msn.hexun.com/2008-10-31/110699614.html

 4、Museums Fear Lean Days Ahead,New York Times,http://www.imaginginfo.com/web/online/News/Museums-Fear-Lean-Days-Ahead-/3$4345

 5、Hawaii tourist industry fears fallout from financial crisis,

http://www.honoluluadvertiser.com/article/20080916/NEWS01/809160372/-1/BACKISSUES

 6、cultural sponsoring untouched by finanicial crisis, http://www.

 prague-apartments-hotels.com/article-395477-en.html

  7、参照美国出版商协会统计标准,排除哈利波特系列在销售统计中的干扰,《2007世界书页数据出炉》http://art.people.com.cn/GB/41374/41378/7385686.html

  8、《出版业能否挺过金融危机》,出版商务周报http://www.chuban.cc/zybz/swzb/200810/t20081029_40540.html

  9、《伦敦西区部分剧院受金融危机影响提前结束演出期》,http://news.cctv.com/world/20081023/105000.shtml

10、《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报刊三大巨头裁员》,MSN中文网,http://news.msn.hexun.com/2008-10-31/110699614.html

11、《金融危机影响韩国影视圈,韩剧缩量、明星失业》,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8-11/03/content_10298220.htm

 12、《金融危机波及娱乐业》新浪影音娱乐世界http://ent.sina.com.cn/f/s/jrfbent/index.shtml

  13、雅昌艺术网,http://www.artron.net

  14、《展架媒体易取传媒推迟融资计划 或明年一季度完成》,媒体资讯网,http://www.allchina.cn/adpage/57148.html

  15、本节资料见【美】狄克逊·韦克特著,秦传安译:《大萧条时代》,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11月

  16、陈文鸿,朱文晖《东亚经济何处去——97东亚金融风暴的回顾与展望》,1998,经济管理出版社

  17、安宇、沈山:《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世界政治与经济论坛》,2005年第7期,第25页

 18、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百度网,http://hi.baidu.com/rdc1111/blog/item/f8a496084378de35e92488b6.html

 19、《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中温家宝语,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5日

  20、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3月

  21、王平:《文化产业:一场新型的“国际战争”》,《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29日

  22、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文化处张永文等:《韩国:全方位建设文化产业强国》,北京文化创意网,2008年3月10日

  23、北风:《西部文博会:向上的冲动与反思》,《城市经济导报》,2008年10月21日


  主要参考文献:

  1、蔡尚伟、王倩茹:《论金融危机与文化产业》,人民网,2008年10月17日

2、蔡尚伟、江南:《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人民网,2008年11月19日

  3、蔡尚伟、张玥:《金融风暴对传媒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初探》,人民网,2008年10月22日

 4、《金融危机加速文化产业转型》,人民网-市场报,2008年11月10日

  5、《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影响有轻有重》,《中国文化报》2008年11月12日  6、《尹鸿:金融危机下的文化产业需求量将增》,中国电影网,2008年11月6日  7、周志军:《2008中国北京·宋庄国际文化产业论坛侧记》,中国文化产业网,2008年11月  8、《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热议:文化产业如何“越冬”》,广西新闻网,2008年11月1日

 
» 上一篇: 郑曙旸:室内绿色设计是设计师的责任
» 下一篇: 北京土人设计作品再获世界滨水设计最高荣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