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生态元素符号化在商业空间中的...
 台湾筌美术艺术作品赏析
 湖南竹制手工艺产品在室内设计...
 丹麦三星级特色酒店HOTEL FOX ...
 宝岛风情—台湾美仑大饭店印象...
 竹质化室内设计的研究
 “仿古新做”——江南会
 家具的配饰设计方法初探
 家居配饰演绎中国风情
 扎哈哈迪德作品在松阿本德画廊...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探析
 第二届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
 如鱼得水的空间(二)
 德诚电力集团总部办公室室内设...
 小面积住宅室内空间设计(图)
 意大利SICIS艺术墙饰
 如鱼得水的空间(一)
 “合”-作品(一)
 空间交响乐
 中国首家艺术设计酒店—视界风...
   首页 - 详细内容
专栏策划 | 论文《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研究》
类别:室内装饰 | 录入者:fid | 发布时间:2024-04-05 [80]


近年来,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家具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从功能满足向文化和情感需求拓展[1]。中国家具凝聚了中国自古以来艺术、技艺和历史文化信息,中国家具文化的输出与传播对于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当下中国家具设计普遍存在简单模仿传统样式或图案的问题,缺乏对文化深层次的理解[2],致使家具的文化传播与创新发展陷入困境。本文试图以中国家居行业唯一连续五届参加世博会的民族品牌——亚振家居为例,剖析其家具设计的文化传播与再创造模式,结合设计学、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提出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模型与具体流程,以期为当代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播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理论贡献与支持。

中国家具融合了传统造物规范和法则,呈现出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视觉特征[3]。然而,在现代科技和审美认知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风格亟需进行新的演绎。当代中国家具需要在传承和展现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解读传统并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与传播[4]。当代中国家具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和风格的综合表达,肩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的历史使命。同时,工业化发展和全球化的双重冲击要求其具备适应性和生命力,考虑现代化需求,运用新兴技术和材料,以兼具民族性与包容性的姿态来展现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适当体现[5]。

亚振家居作为集家具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营销以及家居文化研究于一体的综合企业,深入挖掘中国本土文化并强调其中国基因。该集团创造性地将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融入国际先进的设计制作理念,使其家具设计充满生机与活力,多次在世界舞台上成功展现中国家具的文化魅力。本文结合传播学与设计学交叉理论研究,以亚振家具为例,通过分析其具有的通用价值和引领性特点,揭示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认知与文化内核的传播模式,以推动当代中国家具的创新设计。

传播是通过特定的媒介和符号实现信息分享、观念传递和意义共享的过程。美国文化人类学家 C·吉尔兹认为,文化是人类知识、态度的继承性观念体系[6],以象征符号的形式表现,强调文化的符号性、象征性和传承性。文化也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精神价值的展现形式,综合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家具文化作为一种以家具为载体的文化形态,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7]。其发展受到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需求和追求的影响,同时亦与地域、历史、技艺等因素紧密相关。

家具文化内在的精神自由性重在提倡在继承传统家具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使其得到提升、转化和超越。家具文化传播活动赋予家具文化内在的张力,通过展示、解读、沟通和互动将其推向大众。家具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在家具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被赋予新的内涵,体现在功能属性、地域特性、时代历史性和艺术审美性等方面。如图1所示,上世纪末,亚振选择以融合东西方人文艺术精华为特色,将其混搭到传统技艺与经典美学风格中,设计出“艺术经典”系列家具,呈现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东方情调与西方韵味的海派风情。进入新世纪,为在国际平台上展现民族文化自信,亚振以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为基础,吸收了东西方美学思想,推出融合了当代装饰艺术、人性化设计和精湛工艺的“时尚东方”系列,用简洁的世界语言传递着东方人文之美。随着消费主张与生活需求日益个性化,随即推出了“现代简约”系列,设计理念在海派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去繁从简,营造出时尚前卫、简约舒适、精致生活的空间。亚振家具受文化属性的影响在传播活动的过程中成功探索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新路径,逐步形成与现代文明和异域文化相兼容的中国特色,在传播家具文化时更具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 图1 亚振家具的系列设计探索

家具文化的传播属性和文化属性之间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为当代中国家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议题。本文后续从家具文化的传播特性展开研究,探究如何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与传递效应,为中国当代家具行业的发展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参考。

3.1 家具设计与传播过程的同构性特征

传播过程由传播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构成,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对象即受众,传播内容即信息,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效果。设计传播学作为传播领域的分支,研究设计主体、消费受众、传播媒介、传播符号、传播过程、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家具作为信息的承载物,具有良好的设计符号特征[8]。家具的实体性、承载性、中介角色、可阅读性和扩充性构成了其媒介特征。在传播过程中,家具作为媒介传递着设计师的观念和信息,而受众则接收、解读和反馈家具信息[9],是将家具转化为其符号意义的重建者。因此,家具产品的设计过程与传播过程之间存在相似性,二者紧密相关,可进行类比研究,如图2所示。在家具设计和传播活动中,需要注重家具作为媒介的传播功能,强调家具产品的符号特征,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文化的深入交流。

 ▲ 图2 家具设计的传播要素

3.2 当代中国家具认知和设计的相关信息体系

在家具设计和传播过程中,设计师扮演着最核心的传播主体角色,他们的任务是收集、加工、制作信息[10]。设计师需要基于正确、受社会推崇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家具的文化理念体系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与加工,以确保家具产品的功能性、舒适性、耐久性和美观性等产品属性得到充分的考虑。对于文化类家具,还需要探讨展现其文化属性的目的。设计师需要将碎片信息放到历史框架中进行分析,以确定这些家具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其涵盖的文化因素,并将这些具象信息转变成可供设计使用的信息,并用于实际的设计活动中,如图3所示。在家具设计和传播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和文化研究能力,以确保家具产品符合设计功能要求,能够更好地传达文化信息,利于家具的传播和推广。

 ▲ 图3 设计者的传播任务

当代中国家具的产品信息和文化信息通过物化的视觉符号来呈现,共同构成了家具的传播内容。家具的受众是与家具有关联的家具内容的接收者,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民族氛围等因素的制约下,会对上述信息进行独立判断与自主筛选。根据受众对信息需求程度、关注程度和信息范围的不同,本文将家具产品的受众分为专门性(窄)受众和一般性(广)受众。专门性受众是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相似接收倾向的人群类型,如家具消费者、收藏爱好者、研究学者和家具行业相关人员。这类受众目标明确,通常具备较高的家具感知和理解能力。一般性受众通常是指没有固定信息接受重点和方向,对家具设计传播的各种信息没有固定的倾向的人群,如在博物馆或展厅中参观家具的观赏者等。这类受众往往难以对家具传达的信息进行深度解读,通常情况下不是家具产品的核心受传者,但是这类群体范围广泛,人数众多,研究者不能忽视他们的影响力。

以亚振“青峦椅”与“绿水青山”丝路椅两款家具的比对为例(图4-图5),前者(图4)主要面向对家具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专业受众。家具所要传达的产品信息和文化信息可以通过产品信息层次和文化的显隐程度进行划分[11-12]。最外层是形式和色彩等最容易被感知的直观产品信息,以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的,可以通过各种可视和可触信息来表达的物态文化信息。例如,本案例中,明式圈椅坐具形制就是物态文化的代表。家具结构、功能以及舒适的坐感体验等需要通过人与家具的互动交流来获取的是中间行为层产品信息。与此同时,家具传递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行为文化信息,如传统榫卯制作工艺、现代化打磨技术生产方式、礼仪风俗等。最内部的产品信息感知层,包含了椅子竹节形态和自然界树杈装饰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内涵等非可视化信息,需要用户对家具和文化具备一定的理解方可解读。竹素被誉为君子,其质性高洁,融合了象征生生不息的“土与树”,进一步契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天、地、人”和谐统一的自然和哲学观念。这些文化信仰和人生价值观体现了家具核心精神内涵,都源自于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心理精神,属于心态文化层。

▲ 图4 亚振青鸾椅的产品及文化信息

相比于“青鸾”椅的专业受众,“绿水青山”丝路椅(图5),作为2020迪拜世博中国馆贵宾厅特别定制的主椅,首次面向大众展示,它需要迎合更广泛的一般性受众的认知。为此,该座椅将现代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到云锦与海派家具制作两项非遗技艺中,打造融合创新的艺术新作,展现了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国际化视角。座椅以现代设计重构当代艺术品质生活方式,并结合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竹材料做相应改良,突出其木质竹韵的东方特征。椅面利用云锦工艺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绿水青山”,辅以海派家具软包技法,在展现别具风韵的“锦上芳华”的同时提供了极佳的使用体验。这种本土元素外显的设计既创造了通用价值,又能够吸引更广泛的用户和观众,在“沟通思想,创造未来”的文化盛宴上绽放出独具华夏特色的家具风采,赢得了各国来访宾客的高度赞誉,有力推动当代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播。

 ▲ 图5“绿水青山”丝路椅

由于上述家具产品信息和文化信息的感知都基于人的认知,本文采用唐纳德·A·诺曼提出的情感认知三层次[13]建构信息框架,以建立完整的家具信息体系,见图6所示。该框架有助于设计师快速准确地梳理家具审美表现、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核信息,并根据不同受众的认知理解程度进行应用和设计表达。

▲ 图6 当代中国家具认知和设计的相关信息体系图

3.3 家具设计的传播目的与效果

家具设计的传播效果微观上指的是当受众接受到设计师通过家具产品想要表达的产品功能和文化信息后,认知、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转变。如果受众能够解读更多信息,并在思想、态度、情感以及行为方面与设计师预期的一致,说明设计的传播效果明显。家具设计的传播目的是延续文化,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需求,而迭代更新则侧重对当下现实生活的考察和提升用户体验。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引导设计师根据受众对产品使用和理解情况调整设计方向,优化家具设计传播内容,通过迭代更新推出受众满意的产品[14-15]。同时,家具设计在宏观上需要考量所属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评价其是否为行业做出了贡献,或者是否能帮助规避行业发展风险,从行业的历史、现状、趋势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以实现当代中国家具的升维创新。如亚振家具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方式,有效实现了家具产品的文化传承和商业应用,满足了当代消费者新的文化需求,其传播效果一定程度上综合体现了家具设计的功能价值、文化表达、商业应用和行业贡献等多个要素[16-17]。

4.1 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模型构建

在家具设计传播过程中,设计师和受众是最为关键的两个主体。设计师负责创造家具信息,并通过不同的媒介将信息转化为可解读的产品,展现给受众。受众需要在设计师提供的信息范围内理解和解读家具产品,并从中获取文化启示与信息架构。为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笔者以家具信息为主线,以人的活动为推动要素建构家具设计模型,见图7。该模型明确了家具设计师和受众在设计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模型还引入了噪音的概念,显示信息可能受到的干扰。反馈机制和环境对传播过程的整体影响也是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18-19]。在该模型中,家具本体作为设计师和受众之间的唯一连接,所承载的家具信息要同时在设计师可表达的与受众可理解的范围内。模型中设计师和受众的交集也反映了二者需要在共同认知范围内对当代中国家具和文化进行设计和解读的传播特点,以使受众准确接收和解读当代中国家具的信息。通过该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家具设计传播的机制和规律。

 ▲ 图7 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模型

4.2 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流程

上述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模型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梳理了各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全面呈现了当代中国家具文化信息传播的完整循环过程。为更好利用这一模型来指导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实践,本文进一步细化了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每个环节中设计师的任务和工作,并将模型的各个环节与设计的阶段、步骤和具体任务相对应,见图8所示。

 ▲ 图8 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流程

在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师的任务是将获取的家具信息根据其认知层次进行提炼,筛选出与家具设计相关的关键信息。这一阶段需要收集并深入挖掘当代中国家具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市场需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和分析,以此为根据,为后续设计阶段提供支持和指导[20]。

在设计开发阶段,设计师需要进行设计定位、设计表达和可视化的设计呈现。设计定位包括把握设计方向和主题,建立家具设计的整体框架;设计表达则通过造型、结构、色彩、材质等细节要素来塑造家具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力量;可视化的设计呈现则是将要素组合为具体方案,以视觉化的形式建立起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生动形象,为后续生产和推广提供参考[21]。

在设计发布验证阶段,通过宣传、展览等发布方式,全面展示家具设计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使具体设计作品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崇。在该阶段,设计师需要持续关注市场评价和文化价值的变化,根据设计评价对具体设计作品推陈出新,创新设计,提升视觉感官印象和使用体验,推动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整体发展和文化传播。

通过三个设计阶段的分析,设计师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实践过程和自身任务,提高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中国家具文化和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提升中国家具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该流程指导下的当代中国家具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点,不仅满足当代受众的需求,更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融合,属于中国家具文化当代传承与传播的有益尝试[22]。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和有效的设计传播模型对于实现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在文化传播视域下,家具设计人员应掌握当代中国家具认知和设计的相关信息体系,根据本文建立的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模型与流程,在其与受众共同认知范围内对家具的文化与产品信息进行提取,结合现代化的功能和审美需求进行设计转化,能够打造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高品质作品,实现当代中国家具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俞凯.地域文化基因视角下的新明式家具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06):382-391.
[2]张明;张页;贾路思.传统家具当代化的升维创新——以U+家具为例[J].装饰,2022,(09):58-63.
[3]陈祖建;关惠元.现代中式家具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04-107.
[4]郝洪阳.新中式家具设计风格的困境和创新研究[J].居舍,2022,(30):37-41.
[5]许柏鸣.创立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元语言”[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1):1-3.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东京:岩波书店,1987,48-52.
[7]朱和平.《当代家具设计理论研究》述评[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05):72-73.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5-38.
[9]王年文.论信息传播学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 2007.
[10]佘绍敏.传播学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147-152.
[11]郑林欣.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层次[J].新美术,2011,32(04):99-101.
[12]Leong,Benny Ding.“Culture-Based Knowledge Towards New designThinking and practice-a dialogue”[J]design issues,2003,19(3):48-58.
[13]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M].何笑梅,欧秋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51-75.
[14]林敢,林昆山.摄影艺术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2):136-139.
[15]杨武生,梁家年.无锡纸马叙事艺术研
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4):131-135.
[16]吴余青,朱奕苇.中国山水画审美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叙事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5):128-132.
[17]李超,马俊.知识传播与观念转型:近代上海家庭装饰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6):104-108.
[18]金燕红,刘文金.望江挑花艺术及其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林产工业,2021,58(03):41-45.
[19]苏艳炜,强明礼,祝成林等.白族家具现
代化设计研究[J].林产工业,2021,58(10):
43-46.
[20]杨继模,王康英.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市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策略研究——以宿州市街道更新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13):60-63.        
[21]朱美蓉,索朗白姆.城市形态适应性研究——以拉萨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01):50-53.
[22]许柏鸣.当代中国家具设计路在何方[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3):11-13.

注:本文来自《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2023年第12期。


 
» 下一篇: 知识传播与观念转型:近代上海家庭装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