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指间的家具艺术——家具模型设...
 低坐具向高坐具的演进
 藻井中的儒家文化
 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思考——以...
 小户型多功能家具的几款创意设...
 朱小杰家具设计思想的价值
 中国传统家具创新探讨
 解析意大利沙发品牌Calia的本土...
 明式家具审美文化与现代家具设...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创新再设计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家具DI...
 非木质材料在现代家具设计应用...
 著名设计师朱小杰谈设计与生活...
 彰显北欧特色 鼓励设计创新(图...
 中国明清家具现代价值考
 第3届“为坐而设计”大奖赛获奖...
 川西民间家具初探
 从卡姆帕纳兄弟思考当代家具的...
 彰显北欧特色 鼓励设计创新...
 著名设计师朱小杰谈设计与生活...
   首页 - 详细内容
对中国家具业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类别:设计论坛 | 录入者:FidChina | 发布时间:2010-03-16 [2592]

 

日期:2009-9-27来源:中国家具协会 作者:杨文嘉

今年广东高考出了“常识”这样一个作文命题,《南方都市报》还因此发了社论。社论给常识下了两个定义:不言自明的知识和社会普遍认可的共识,并指出常识在当下,也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因为历史文化上的差异,各国对于“常识”的认同,是有差异的,也是内外有别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国际争论,才会有“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提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中外,不论东西方,乃至全世界,都会不断出现并逐渐形成新的共识,从而成为新的常识。所以在出现争论时,及时把议题拿出来讨论,甚至进行辩论,是使我们不断获得共识并最终形成新的常识之根本动力。
笔者因此感到,当前提出在家具业内开展科学发展大讨论,是一个很好的倡议,应该积极参与。现提出如下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与建议,希望对本次大讨论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1 对“纲领意见”的一点意见
在阅读《家具》杂志刊登的《关于开展中国家具业科学发展大讨论的纲领意见》后,发现它对于科学发展观的介绍,引用的是20081017日新华网上转载的温家宝总理美国《科学》杂志专访的相关素材。我们没有必要在这里探究温总理对国外媒体谈科学发展观时所把握的分寸,但它不是国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源文件”,这是肯定的。依据《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中的描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两相对比,确有差异。因此建议作必要的修改,以使业内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认识。
由于没有依据“源文件”,“纲领意见”在谈对中国家具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的认识时,只能从“以人为本”开始解读。但却不见对“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核心思想,作相应的解读,总感缺了个“引子”。将“产能过剩”不加分析地简单与拓展农村与新城镇市场相联系,似也有些草率。如让落后的产能“乘虚而入”,反倒是与“以人为本”相违的。
2 对中国家具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的思考
笔者认为,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出发,我们必须抓住时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放到首要的位置上来考虑。
鉴于应对金融危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实施半年来,引发了经济学界的许多争议,笔者比较认同吴敬琏、张维迎等人的意见:加“杠杆化”的经济刺激政策,如果终极目标是以GDP的增长为导向,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不大,还是应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导向,加快转型升级,改善民生和进一步开放市场。温总理今年6月考察唐山、秦皇岛时也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要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结构升级,使我们经济的增长上层级、有后劲、可持续。
那么,如何实现家具产业的结构升级呢?笔者认为,应该先找一个发展比较成熟、又可参比的产业来作为“样本”,对它的发展历程作一番分析比对,从而找到我们还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水平上,并藉以获取我们新的发展思路和搭建“升级平台”的方法。这个参照体系,笔者建议选择我国的汽车产业。
在今年上海的国际汽车展上,国产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已成为该次车展“唯一的亮点”。它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变:中国本土厂商正凭借更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迎头赶上来了。“如同核反应堆一样,中国汽车生产商突然之间拥有了临界质量和动能”。亚洲汽车情报公司的执行董事周泰(Ashvin Chotai)说。
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水平不仅反映在质量和价格上,支撑它的研发平台也开始在紧跟世界的前沿水平。上海同济同捷科技公司亮相的“超级平台”技术,就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注意。该公司掌门人雷雨说,未来整车厂的平台开发、设计乃至大部分整车的制造,都可以借助该“超级平台”技术实现外包。因为该技术使制造基本上都转移到零部件企业里去了,可使整车厂的制造质量更有保证,生产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而整车厂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品牌和销售渠道。
上述平台开发技术的采用,使使制造产业能够将大而全的“产品生产”向上游的“零部件生产”转移,并将自身的业务重心转移到下游品牌建设和销售服务上去的关键。据了解,“平台化”战略已是当前离散型制造业争相采用的一项战略,因为它既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基础技术保证;又是企业独有的“软性资源”,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记得20多年前,中国的汽车产业曾经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与日本作过比较。当时人家是一年平均1个人造20多辆车,而我们却是20多个人才造一辆车!如此大的悬殊,剔除劳动力成本因素,发现根本的问题出在产业的分工水平上,日本汽车业的高效率,得益于有强大的零部件产业做支撑。20多年来,我国因此开始力抓汽车零部件工业,使之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年612日《华尔街日报》就登了一篇“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在崛起”的文章。它引用福特汽车亚太事务副总理的话说,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已越来越具竞争力,数以千计的工厂可以生产汽车上几乎所有的零部件。它足以说明,中国汽车产业能走到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发展地步,与其主管部门及时大力发展零部件工业的正确导向,是分不开的。
已经形成的中国家具产业格局中,中小企业居多,但绝大多数企业还在做“大而全”“小而全”的“产品生产”。笔者认为,愈其大家都在最终产品上搏杀,不如引导相当数量的企业转向零部件生产。这对于提升我国家具产业的整体水平,消化过剩产能,应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 关于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建议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硬性资源越来越紧缺,节能环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是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正在大行其道,为人们充分利用软性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科学发展观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也是顺应了这一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对家具制造产业而言,就是要从粗放消耗硬性资源为主的传统“制造”模式向“软性制造”模式转变。笔者认为,制造模式的变革,是家具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
“软性制造”一说,由已经从跨国公司转型为“全球公司”的IBM提出。在国内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则将这一先进制造模式定名为:“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这一崭新制造模式的出现,与IBM、富士康、比亚迪等一批中外知名企业的不断创新与实践,是分不开的。
我们现在从产业链的“微笑曲线”出发,单纯强调要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要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容易让人们忽视制造环节的基础性作用。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包括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还将长期存在下去,所以,笔者建议,对照上述一些鲜活的企业“样本”,用它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为基础,推动家具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并能更好适应21世纪竞争环境的选择。如果要与“生产性服务”和“制造服务”来作比较,可以发现后面这两种模式虽然也都融入了“服务”的概念,但它们只解决了如何制造产品、如何依托产品开展服务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它们都不直接去面对最终的消费者。所以,它们也就不能真正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难以全面去创造竞争的优势。
为了更进一步比较与鉴别,现将“服务型制造”的一些显著特点引述如下:
1)在价值实现上,它已经从只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业服务系统”乃至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如IBM前总裁郭士纳就曾说过一句很幽默的名言:“IBM可以向用户提供马桶”。
2)在作业方式上,它已经从“产品为本”向“用户为本”转变(现IBM更进一步向“环保为本”转变)。
3)在制造模式上,它的“制造+服务”并非纵向一体化的架构。而是采用一种网络协作型的架构,各合作单位相互在动态协作中,自发形成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能够形成动态、稳定且十分高效的服务型制造系统。
4)在运作模式上,它十分强调服务的主动性。主动将顾客引入产品制造与服务的过程中去,主动发现顾客的需求,并与合作伙伴协同去展开有针对性的服务。
“服务型制造”主要采用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同时将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拓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我们已经有了广东南海“维尚工厂”应用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成功经验,只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产品的服务作“全程”规划和创新管理,又何愁不能攻克这个具国际前沿水平的新课题?
4 由“山寨经济”引发的,关于传统模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思考
“山寨模式”主要划小生产单位和网络化的运作方式,生产出了山寨版的高技术产品。产品不但翻新快、能定制,价格又十分低廉,它靠的是什么?是现代技术,特别是有了“模块化”技术的鼎力支持。其产品涉及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等诸多数码产品,现甚至已拓展到了造船。
山寨手机在农村及二三级城市中极有市场。由此笔者想到,面向上述低消费市场的家具生产与供应,能否借鉴“山寨模式”搞出一种创新的模式来?这类市场,价格是第一位的,还要紧跟时尚,更要十分贴近当地的消费习惯和定制需求。“山寨模式”中,就地集群式小规模生产的模式、工艺专业化和零部件专业化、模块化生产的分工模式,以及能充分感知当地消费习惯、产品可藉网络实现异地协同设计等诸多优势,对家具生产而言,也是可以做到的。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缺少熟悉模块化设计和零部件组装化生产的产品架构设计师,以及如何建立起适合当地产品系列的零部件资料库。
“山寨模式”中,因有先天的划小生产单元、低成本、高效率和贴近消费市场的地域及人际关系优势,与“服务型制造”相比,已经有了诸多相似之处。如一开始能正确引导,从打造高效率的产业链(在这里或可称产业圈)出发,并督促其在技术进步、品牌创新和设立环保禁区等方面紧跟时代步伐,认真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去做,相信会有成效。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创新模式一旦涌现,与现有的城市家具工业会产生互补互动,在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发展中,很有可能将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路来。
 
» 上一篇: 系统橱柜之设计整合与发展
» 下一篇: 论新市场格局下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