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美好生活·设计未来”学术论坛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文楼立德厅隆重举行。本次学术论坛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主办,珠海展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联合支持。
为了促进设计专业与学科的学术交流,推进家具与室内装饰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探讨未来设计学学科范式的进化方向,来自全国96所高校和企业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和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200余名师生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和交流学术进展与研究成果,在精彩纷呈的设计分享中开启了这场学术盛举。开幕式由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执行总编黄艳丽主持。
论坛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吴义强院士在开幕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各位莅临现场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亲切问候,也对大家长期关心与支持中南林的发展表达诚挚谢意。吴院士介绍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校以来的办学历程,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本科专业80个;农业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6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林业工程学科在国家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进入了国家第一梯队方阵,并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办学65年来,学校始终坚守以林报国、科技兴林的使命,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义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
吴义强校长说:长期以来,为推动中国家具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科团队聚焦家具产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需求等展开创新研究,面向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集聚资源、打破壁垒、协同创新,建立深度融合与有效“产学研”的发展模式。本次论坛面向新时代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鼓励自由创新精神、洞见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前沿设计思想、赋能高端产业升级。在众多专家学者的集思广益下,共同分享学术研究新成果、探讨创新设计新思路、解析产业应用新案例,以设计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为“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最后,吴院士期待诸位来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推动设计学界、家具学界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献计献策,也预祝本次论坛活动的顺利开展。
戴向东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家具与室内装饰》总编
戴向东院长以《创新、传承、发展——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的专业、学科与平台》为主题,向各位来宾介绍了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的相关情况。他介绍道:我们率先在全国高校创办了家具设计专业,目前学院设有“工业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家具设计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一个面向“大家居”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其中,“工业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3个本科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家具设计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共建)、“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工业设计工程”、“艺术硕士”两个专业硕士点,形成了“本、硕、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重要的学术平台之一的《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创办于1994年,目前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家具设计专业与《家具与室内装饰》的创办,为中国现代家具产业的发展、中国家具设计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实际行动在践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指示精神。
黄艳丽
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家具与室内装饰》执行总编
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宁钢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位演讲嘉宾宁钢教授,以《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进行了演讲。设计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在我国社会高速转型、城市加快更新的时代背景下,为用户群体提供更多样化、人性化关怀与服务的智能设计、通用设计体现城市文明的硬核指标,是城市更新时代价值的巨大蓝海市场。细数当前系列知名品牌旗下出色的卫浴产品设计,以人为本,致力于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对我国当前卫浴企业的进步与设计学科的建设亦具有指导意义。大国崛起,技术变革,中国创新,中国实力将带动产业设计新一轮的发展。在政府、院校、企业对于卫浴革命、厕所革命的积极倡导下,中国必将迎来共享卫浴文明时代。
季铁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季铁教授从地理与历史的双重维度,以《地域文化与数字文化创新》为题探讨了文化的多样性。设计作为第三种文化,是与可能性、可行性相关的问题的核心所在。在围绕“地域文化与乡村振兴”这一研究领域多年的学术探索中,季铁教授带领团队通过“新通道”非遗传承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全球化、智能化引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生态体系建构研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设计风格的经典文化元素及原型数据库研发”等项目案例,探讨了中国风格数字文化资源开发共享技术、数字文化创意智能设计方法、数字文化体验、交互与服务设计等热点问题,分享了数据智能驱动的文化创新路径。

周京南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周京南以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宫廷家具、文房器用、皇家武备以及宫殿建筑装修为主要对象,对中国古代木文化与清代宫廷生活进行梳理概述,带领各位来宾欣赏品鉴木制珍宝背后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木文化,感受国运昌盛的历史条件下带给艺术的空前推动力和创造力。他指出,中国传统木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几千年的物质文明史同样也是一部木文化的发展历史,对于当今木艺产品的开发应用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最后,他亦为在座的青年才俊们提出希冀,传统木艺文化的鉴赏和学习是雅事趣事,也是有意义之事,求知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成,而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积淀,诚所谓“积晦明风雨之勤”,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才能领悟到中国木文化艺术丰富的内涵,对于当今木艺产品的开发应用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赵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副院长赵超,就人工智能做了《智能设计与风格迁移》的主题演讲。赵教授说道: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全球设计领域的机遇与挑战并存。ChatGPT、OpenAI和AIGC等人工智能的风行与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反思和担忧,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运用也带来了设计风格的迁移。人工智能对于设计师而言,意味着新的技术变革,我们应将其视作新的工具,以助力设计师发挥各自的特长,其应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优化设计结果、搜集设计素材、输入设计问题,而设计师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决策能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
论坛下半场,由《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2021—2022年度优秀论文获奖作者和珠海展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做分享报告。

李志榕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志榕教授以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作为讲座的切入点,重点关注了医养智慧化、服务标准化和产业创新化这三个关键问题。她总结了城市空巢老人健康需求的功能特点和规律,并为老年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提供了调研基础和建议。
张晓彤
同济大学博士、设计创意实验教学中心造物实验室研究员
张小彤博士研究了盲人艺术学习的需求,并通过设计创新的艺术空间,促进盲人与文化艺术的共享。她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的盲人艺术空间案例,总结了设计这些空间的原则,包括合理的布局、多感官体验、信息传达的多样性以及易于导航和定位等。
蔡佳俊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博士
蔡佳俊讨论了明式家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索其在艺术、哲学和设计领域的启示作用。为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明式家具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线索,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架起了桥梁,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明式家具及其所承载的思想和哲学价值。
杨求贵
珠海展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展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杨求贵先生分享了《2023中国家具环保涂装升级白皮书》,此白皮书聚焦于中国大家居行业的前景和环保涂装升级的必要性,明确了家具企业实现低碳目标的建议与方案,并对家具环保涂装前景与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表明家具环保涂装升级是家具行业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李昱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博行业经理李昱以《科技赋能:探寻设计与美学的无限可能》为题目,以生动的方式向来宾们展示了三维扫描技术在家具与室内装饰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三维扫描技术的独特优势,为设计师和行业从业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无限可能性的大门。
梁爽
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设计专业博士
梁爽教授将文化遗产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结合,以焕发非遗的新生命为目标。他通过河南非遗礼物案例和开封博物馆的AR导览系统展示了他们在非遗领域取得的成果。他提出AR技术实现了展品的虚实结合和沉浸式体验,用户可以互动并享受个性化的博物馆参观。

蒋博雅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蒋博雅博士在讲座中指出,建筑师职责与其所处的社会整体背景、建筑特征之间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建筑师的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阶级构成等因素,成为社会转型的缩影。
刘伟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博士
刘伟博士以生活方式视角研究中国传统厕所形态的发展。他讨论了厕所与文明空间、畜养与性别意识、符号与精神阶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中国厕所的演变过程。研究结合政治、文化、材料和建造技术等因素,试图揭示中国人居生活方式变革的一部分,以及人类生活文明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
在本次论坛的最后,由《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总编戴向东为本刊2021—2022年度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优秀证书。
注:本文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其他平台转载请回复“转载”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