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商周青铜器艺术与家具设计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家具行业云平...
 明式黄花梨圈椅设计比例分析—...
 中式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创新现代中式家具的研究与实践
 欧洲城市户外家具赏析
 中国设计在科隆 ————著名设...
 快餐家具设计要素探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家具龙纹的演变及其在现代...
 创新现代中式家具的研究与实践
 明式家具艺术与功能的契合
 家具背后的故事——朱小杰家具...
 意大利经典原木家具RIVA1920
 明式家具中吉祥文字图案特征及...
 绿色设计在办公家具中的应用
 另类家具新品上市 绝对超出你的...
 老年人家具设计浅析
 我国家具设计中的复古设计
 北欧家具设计的“人文功能主义...
   首页 - 详细内容
专栏策划 | 论文《同源互效视域下东亚螺钿家具的演进与再生》
类别:家具设计 | 录入者:fid | 发布时间:2024-04-05 [61]

比较艺术学在传统工艺领域关注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艺术关联和互动交流,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不同地域工艺之间的演变规律和形态异同,促使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鉴[1]。本文以比较艺术学为研究基础,在之前学者对东亚漆艺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先从变迁研究视角纵向梳理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的螺钿工艺家具变迁路径,然后从形态研究角度横向对比同一发展阶段不同地域螺钿家具艺术形态和工艺形态的相同性和相异性,分析螺钿工艺演变发展趋势的同时探究从正变到异变的内在规律和背后成因。

1.1 螺钿家具概念

螺钿,是传统家具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镶嵌装饰工艺。取材螺蚌、贝介之壳,将其珠光层磨制加工成薄片,饰以纹章或缀以山水人物花鸟,镌刻成形后,嵌于家具表面,髹漆后磨显如画,形成一种妙相纷呈的视觉效果。螺钿镶嵌工艺是髹漆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支流。螺钿镶嵌工艺除运用在漆器上,也广泛应用于黄花梨、紫檀等硬木家具,这种直接在硬木上镶嵌螺钿的工艺即为木地螺钿,也可称为硬木螺钿[2]。因为大件家具多以木地为主,所以本文的螺钿家具基本指的就是木地螺钿家具。

1.2 工艺溯源及互效演进

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中国的西周时期,螺钿工艺就被用作于漆器上。目前公认的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收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包括雕漆、嵌螺钿、末金镂、金银平脱等漆器装饰工艺在这个时期流传到了日本[3]。到了宋元时期无论从技艺水平或者艺术表现形式螺钿工艺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明末清初以后,出现大量体量较大的镶嵌家具,宫廷造办处也有了专门制作皇家御用螺钿细器的工匠[4]。直至清晚期,螺钿家具在民间广为普及和生产,桌案、屏风、床榻、橱柜各种功能的家具应有尽有。

唐代是中国和日本之间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螺钿镶嵌技艺传入日本,推动了日本家具的漆饰发展[5]。奈良时代日本漆工借鉴中国的夹苎工艺,制作出大批干漆造像,并在木、竹、布、皮的胎素上用螺钿、末金镂、金银平脱等工艺饰为漆器。平安时代日本学习中国“末金镂”出现了莳绘技艺,由此日本漆工将莳绘与螺钿工艺结合,开始探索并形成了具有和风文化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日本室町时代,中国臻于极境的宋元薄螺钿、雕漆、戗金、素髹等漆器大量输入日本,“船载漆艺”成为日本文化史上的专有名词,直接促成了日本素髹、沈金、镰仓雕等髹饰工艺的诞生,推动了日本莳绘、青贝等髹饰工艺走向精深[3]。到了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由于海外远洋贸易的兴盛,用螺钿和莳绘工艺装饰的欧式家具、器皿等大量出口,颇受欧洲人欢迎,还一度成为西方国家身份地位的象征。中国明代前后,中日两国在螺钿工艺方面互相学习并且均有建树,至明晚期日本莳绘漆器和家具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螺钿工艺也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朝鲜新罗时期,唐朝金银平脱和螺钿镶嵌传入半岛,徐竞《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就有记载,新罗“螺钿之工细密可贵”,“骑兵所乘鞍鞯极精巧,螺钿为鞍”[6]。高丽时期螺钿平脱成为朝鲜半岛漆器的主要装饰工艺。元宗执政期间,宫廷设立了专门制作王室用螺钿漆器的“中尚署”。根据《高丽史·识货志》记载,半岛的螺钿漆器运用了中国的金属全口工艺、嵌螺钿和嵌铜丝工艺。朝鲜时代,螺钿漆器进入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除了传承自中国的螺钿工艺,民间作坊还发展出了适用于家具和器具弧面的均裂法和打拨法[3]。虽然朝鲜螺钿家具发展初期主要以仿照中国唐宋时期的家具样式和装饰为主,但之后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朝鲜特色的装饰图案和技法。

纵观螺钿家具在东亚的缘起和发展过程(图1),源自中国的螺钿工艺在东亚各国经过各自的本土化演进进程,彼此学习相互影响,最终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不同的发展态势。

▲ 图1 东亚螺钿家具自然演进路径图表


比较艺术学的形态研究核心是探究“异同”关系,从“形态研究”的视角横向比较古代及近现代同时期东亚各国螺钿家具在艺术形态、工艺形态方面的共同点与相异性,可以更好地了解东亚螺钿家具在自然演进进程中,基于不同国别和民族艺术现象之间的“事实联系”和“精神交往”[1]。

2.1 艺术形态

通过筛选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百余份螺钿家具样本,对其装饰图案和构图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梳理各地区螺钿家具装饰的发展趋势及形式异同关系,以便更深入地探讨各国螺钿家具的内在审美联系和独特的形式特征。

2.1.1 装饰图案

东亚螺钿家具的图案装饰,基本都经历了由主题性画面向叙事性画面的发展过程(图2)。螺钿家具发展之初,东亚螺钿家具上最常见的首先是以结构性几何图案和有宗教或吉祥寓意纹样为主的主题画面,例如十字纹、如意纹、回纹、云纹、火焰纹等。这些装饰通常出现在家具的构造部件,如线脚、椅背、扶手、榫销等,工匠主要以实用审美为主导进行装饰。其次是以自然动植物纹样为主题的画面,如旋转唐草、缠枝纹样、牡丹、竹梅,还有龙、凤、虎、鹿等纹样,这类装饰通常以家具结构和饰面为基础,进行整体平铺式装饰[5]。之后螺钿家具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出现了大量表现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的叙事性画面,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还有反映市井生活、戏曲民俗的场景画面。这类叙事题材因为大多是场景描绘,内容比较丰富、画幅较大,所以主要出现在家具较大的装饰面中。

 ▲ 图2 螺钿家具装饰图案类型

东亚各国早期螺钿家具的装饰图样基本是对中国的模仿,经过本土化的发展和工匠的主动创新之后,在家具的螺钿装饰方面逐渐出现具有一定辨识度的代表性特征。因为中国家具的螺钿装饰一直受到皇家文化的影响,加上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共同作用,图案风格相对比较繁复,倾向运用富有象征意义,能充分体现身份和地位的主题元素。日本的螺钿家具受禅宗文化等影响较大,不以繁复华丽为美,形式线条大多细腻,刻画入微,追求一种自然和谐又张弛有度的简约美感。朝鲜的螺钿艺术以纹样丰富、色彩鲜艳为特点,其细密精巧的装饰风格和唐草、牡丹卷草之类的花纹程式最具代表性[7],最常见的图案还有孔雀、仙鹤云纹之类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等。

2.1.2 构图方式

东亚螺钿家具上的图案构图大致都经历了从早期的以单体构图为主到后来的相对复杂的多体组合的演变(图3)。日本和朝鲜早期的螺钿家具装饰构图方式与中国接近,在构图方面都有类似的变化趋势,但是随着与本土艺术审美的融合,装饰分布、构成方式也呈现出一些各自的特点。

 ▲ 图3 螺钿家具装饰图案由单体构图到多体组合

中国螺钿家具追求华美且繁复的视觉体验,无论在单体构图或多体组合都呈现出了较高的复杂性。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螺钿家具常根据家具的造型结构,在不同部位采用多样的装饰图案与构图手法,遵循松紧相宜、有序展示的原则,家具整体呈现出华丽典雅的富贵气质[5]。日本螺钿家具装饰构图在艺术表现上较为自由,尤其是在莳绘与螺钿技艺高度融合的鼎盛时期,多体组合装饰图案常以非对称但具有平衡感的构成手法呈现,巧妙运用留白,既能简化画面也能凸显主题,增强了层次感与节奏感,呈现出更为高级的视觉效果[8]。相较之下,韩国螺钿家具图案的构图早期的单体构图多采用中心对称与中心旋转的手法,强调构图的平衡与和谐。之后的多体组合中心位置多为寓意吉祥的动植物、山水景致或几何图形元素,四周围绕的图案通过精巧而紧密的排列组合,充分展示其细腻的美学特征,彰显朝鲜螺钿家具的稳重与端庄气质[7]。

2.2 工艺形态

《髹饰录·螺钿》杨明注云:螺钿“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由此看出螺钿镶嵌工艺在螺钿选材方面基本上经历了从厚到薄的变化过程[9]。厚螺钿较适合镶嵌在家具和胎壁较厚的漆器之上,之后升级的薄螺钿工艺由于其纸翼般的轻薄与易弯曲特性,更适合嵌贴在曲面造型上[2]。

东亚各国螺钿工艺经历了由初期的厚螺钿向薄螺钿发展,最终形成厚薄共存的演变过程。中国早期的厚螺钿逐渐发展为宋代的薄螺钿工艺,至明代木地螺钿工艺达到顶峰,厚螺钿与薄螺钿共同应用镶嵌于家具之上。之后中国在薄螺钿工艺基础上还发展出“衬色甸嵌”和“点螺”。将经过处理的贝壳剥离成具有光泽的薄片,根据设计图案裁切成不同形状,粘贴于漆器上。在薄螺钿的底面衬以多种色彩,产生透色效果的技法称为“衬色甸嵌”[10]。而“点螺”是将薄螺片的细密的基本形态如“点、抹、钩、条”等植于家具及器物表面,呈现出星星点点的精致非凡的视觉效果,尤以扬州著名匠人江千里最为著名。自清代起随着审美观念的变迁,木地螺钿还融合了其他镶嵌材料,形成了通常所称的“百宝嵌”或“周制”[11]。

日本平安时代的螺钿工艺,在与莳绘技艺相互融合后得以极大发展。莳绘,一种采用多种颜料与工具在器物表面绘画的技法,莳绘的线条、色彩与螺钿的光泽、质感相互交融,使作品呈现丰富的层次感与立体感。现被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日本奈良和平安时代国宝级经典之作《单轮车螺钿莳绘手箱》,融合了莳绘、描金技术与螺钿镶嵌工艺,是螺钿与莳绘工艺相结合的代表之作,这一融合性的艺术形式在东亚漆艺史上开创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螺钿艺术风格。

朝鲜螺钿漆器主要分为浮雕、平贴和平脱三种技法。在朝鲜时代,螺钿漆器逐渐融入民众生活,民间作坊在继承来自中国的切拨(嵌螺钿)、伏色(衬色螺钿)、切贝(嵌螺钿丝)和毛雕等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地发展了均裂法和打拨法。这两种技法使得螺钿能够轻松地贴附于圆形器物上[3]。如今,韩国漆器以螺钿平脱技法为主,其技艺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中国当代螺钿工艺。这一现象揭示了朝鲜半岛螺钿技艺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螺钿工艺的精华,同时还积极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和地域特色的漆器艺术[7]。

前文从“变迁研究”的视角,运用实例考证、学理考证和人物考证的方法,以时间线为发展主线,纵向梳理了东亚螺钿家具艺术发展的演进过程,分析螺钿工艺的发展趋势及正变和异变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螺钿家具发展的规律及背后推动发展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因素[1]。

3.1 由趋同性向差异化

东亚螺钿家具演进之初,在古代整体展现出跨越时空的相似性,但是随着时空的推移,演进后期在近现代呈现出了趋同性和差异化的双重特征。

纵观东亚螺钿家具发展过程,无论从艺术审美、表现形式、工艺材料方面,早期都呈现出了趋同性特征。这种螺钿工艺家具的“正变”主要是源于中国作为东亚文化的发源地对日朝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国唐代时期东亚文化交流互动频繁,中国的螺钿工艺逐渐传播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这一阶段日本和朝鲜以模仿中国的螺钿技艺为主,无论从家具的装饰图案或者家具类型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相似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螺钿家具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在各自不同社会发展状况、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共同作用下,延伸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点,这样的异变逐渐形成了今天螺钿家具的多样性面貌。

3.2 异变成因

经济的繁荣不仅扩大了市场需求也激励了技术进步,封建统治阶层的偏好又强化了技艺的传承与优化。此外基于东亚国家农耕文明的共同背景,由于各地的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差异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审美特点,因此螺钿家具演进后期呈现出共性与差异化并存的双重特征。 

3.2.1 社会背景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对螺钿家具的传承、市场需求、国际传播和消费具有直接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国际交流频繁,民间工艺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学习,并且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资,传承者也有更大的动力和资源去尝试新技术、材料,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拓展,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对民间工艺技能的传承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其次社会制度也会对螺钿家具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各国的封建时代,皇室对于螺钿工艺品的喜爱和需求,使其成为高价值和地位的象征,各国甚至会通过特殊的工匠扶持政策、资金支持等方式来促进螺钿工艺的发展[3]。《故宫博物院藏品》这部书详细介绍的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包含了很多由明代御用监监制的螺钿工艺器物家具。中国明代的御用监是皇家设立的专门生产和管理皇家器物的机构,对各种进贡用品的技艺标准、纹饰和造型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御用监汇集了许多优秀的工匠,他们在御用监内相互学习、切磋,共同传承和提高技艺。这种相互学习交流的环境对民间工艺的技艺交融水平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12],这也是明清时期中国螺钿技艺超越东亚各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3.2.2 文化语境

东亚各国在文化语境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造物观、宗教观方面的差异。中国古代特有的农耕文明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一定意义上造就了中国人思维的艺术性和灵感性[13],从中国螺钿家具的常用的装饰元素就能感受到对自然的崇敬。日本的造物思想追求生活与环境的平衡,这种思想主要体现为对自然装饰元素的运用及对家具实用性和舒适性的关注。朝鲜半岛人民有着与中国日本接近的造物观,朝鲜民族尊崇自然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这种观念在朝鲜螺钿家具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寓意着吉祥、长寿、和谐的孔雀、仙鹤和其他自然元素的运用。

此外宗教信仰对螺钿家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许多家具和器具与宗教仪式、神话传说紧密相关。佛教自印度起源,传入中国并传至日本和朝鲜。中日朝三国早期家具在类型、造型和装饰图案上受佛教影响深远。在日本接纳中国传统禅宗哲学并内化后,他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禅宗体系,并将其广泛融入文学、艺术、设计、建筑、茶道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3],尤其是日本禅宗思想对自然、简约和内敛的追求,对螺钿家具设计风格、类型及审美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在当前全球化市场背景下,东亚地区的螺钿家具产业正逐步转变其传统工艺观念,融入市场营销策略,并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设计和制造。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日韩螺钿家具业逐渐走在中国前面。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将螺钿家具打造成具有东亚特色的艺术商品,这一发展趋势为中国相关产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4.1 主体再生

螺钿工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在东亚三国的当代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形成了相似但又各具特色的工艺传承模式。中国的螺钿工艺主要以家族、师徒制为主,在日本和韩国,除了家族传承外,也有一些螺钿工艺师傅会开办工作室、学校或民间工艺团体来培训年轻传人。此外螺钿工艺是韩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艺术类高等院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设螺钿工艺课程和培训班,鼓励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这门传统技艺,这样的传承主体群体的拓展和创造性传承模式让螺钿工艺的创新成为可能[14]。

4.2 工艺营销

借助传统工艺提升品牌价值的市场营销方式可以被称为“工艺营销”。这种营销策略强调产品与传统工艺之间的联系,并借助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提升品牌价值。传统工艺顺应市场发展的创新工艺营销方式主要包括品牌联合营销、媒体营销和体验营销方式等。

Arijian是韩国螺钿艺术品牌,其创始人Jian Yoo跨越传统与现代的时空限制,将传统螺钿的创新应用作为产品设计核心理念。该品牌的家具及家居用品着重强调自然材料属性与时尚元素相结合的表现力,通过参与当代生活场景的构建,Arijian成功地借助传统工艺提升了其产品的视觉质感表现力,展现出螺钿工艺独特的视觉光彩(图4)。

 ▲ 图4 Arijian新派韩国螺钿家具设计

Arijian突破传统市场的限制,通过采用多元化的市场渠道来扩大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为提升品牌知名度,Arijian与其他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家具或家居品牌、艺术家、设计师或时尚品牌展开合作(图5)。此外,还积极参与国际家具展览、设计展览及艺术博览会等活动,通过线下体验式营销拓展潜在用户和合作伙伴,此外与数字媒体和平台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平台宣传、广告投放和内容营销等媒体营销手段,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 图5 Arijian与劳斯莱斯及迈巴赫跨界内饰合作

因此从传统工艺产品与市场运营整合的视角来看,Arijian充分融合现代审美观念和商业模式,对传统螺钿艺术的创新性产品开发和市场运营进行了重构,不但提升了品牌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也扩大了螺钿工艺的市场认知和接受度,是当代家具品牌借助螺钿工艺进行品牌联合营销、媒体营销和体验营销方式全方位整合的工艺营销的优秀案例。

4.3 数字化介入

自工业革命以来,机器生产对传统家具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效率和标准化成为现代家具品牌生存所必需的技术手段。虽然传统的制造方式已不再完全适用,然而传统的价值和内容仍然需要得到传承和保留。因此,我们面临着探索一种新的生产模式的挑战[15]。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当代数字化制造技术介入为螺钿家具这一传统工艺家具的市场化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数字化技术提升了螺钿家具产业的生产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使得设计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设计方案或轻松尝试多种设计方向。数字化制造技术,如数控机床和三维打印,让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此外通过数字化技术对经典螺钿家具的扫描和建模,可以形成数字化档案,为后续研究和传承提供便利[16-17]。

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助力螺钿家具产业进行国际交流和传播,通过网络平台,螺钿家具可以更便捷地进入全球市场。数字化技术也为螺钿家具设计师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推动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和跨文化交流。因此数字化技术在螺钿家具产业发展中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还可以推动产业创新和国际化发展[18-19]。

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中国螺钿小型产品的创新设计呈现出增长的势头,然而大型家具的设计开发和市场拓展与东亚的日本和韩国相比,进展相对保守和滞后。东亚地区螺钿家具复兴的经验为中国提供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洞见,启发我们运用新的观察视角和方法,重新审视并扩展中国的传统工艺和设计及相关产业,这将提升中国螺钿家具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地位,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繁荣。

这些重要启示中包括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市场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以及螺钿品牌的建设和市场营销[20-21]。对于前者,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振兴中国螺钿家具中蕴含的传统元素,同时融合现代审美,以吸引全球消费者的关注。对于市场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我们需要探索更广泛的市场,同时积极适应和引领全球市场的发展潮流。至于螺钿品牌的建设和市场营销,我们需要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并利用各种营销工具和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产品销售。以上这些策略的实施,都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螺钿家具行业的发展,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22]。

5.1 文化传承与现代审美

日韩的当代螺钿家具注重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并将传统工艺材料属性与时尚元素相结合,通过融入现代审美视角和观念提升产品的视觉表现力,为螺钿家具注入新的活力[23]。由此可见传统螺钿工艺的传承并不意味着工艺和形式的僵化停滞不前,我们应积极探索在工艺传承的同时,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指导之下,赋予螺钿家具新的形式和功能,满足消费者在当下各种生活场景中对功能、时尚、个性化、艺术性的审美追求。

正如现代品牌“锦贝传说”所开发的“绶带报喜”置物架,“柿柿如意”和“大鱼海棠”收纳盒所示,现代中国螺钿家居产品设计正积极寻求在设计理念上融入祈福文化、当代审美趣味和影视流行元素(图6-图8)。这些产品设计不仅表现出了深刻的传统文化底蕴,也彰显了现代中式风格的魅力[24]。

 ▲ 图6“绶带报喜”螺钿收纳家居产品

▲ 图7“柿柿如意”宫猫系列收纳家居产品

▲ 图8“大鱼海棠”宫猫系列收纳家居产品

此外现代中国螺钿家具在继承和改良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并未排斥现代科技。以螺钿饮茶系统设计为例(图9),这款螺钿家具并没有丢弃传统的中式榫卯结构,而是在保持这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嵌入智能温控硬件设备,这种结合现代科技的设计思路,引领了螺钿家具设计向现代产品设计理念的转变。

▲ 图9  螺钿创意饮茶系统设计

鉴于现代人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螺钿家具在家具形制、表面处理工艺、镶嵌工艺和现代材料的运用方面也在不断改良和创新。这些努力和尝试是现代中国螺钿家具设计在追求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对传统中国家具制造技艺的一种现代诠释(图10)。

▲ 图10 螺钿创意组合茶台设计

5.2 市场多元化与国际化

应对多元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中国螺钿家具制造商可以根据细分市场寻找不同的消费群体。通过分析研究消费趋势,针对不同的市场定位和风格偏好,设计和生产多样化的螺钿家具,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日韩的螺钿家具产业始终积极地在国际市场进行拓展,致力于将其打造成独具东亚特色的艺术商品。为了适应并满足跨文化和跨地域的市场需求,中国的螺钿家具设计也开始表现出更国际化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不仅表现在家具的总体外形和色彩设计上,同时也体现在螺钿装饰的拼接方式和图案组合上,都呈现出了更为简洁、大气的视觉效果。这些设计上的改进和创新,旨在满足市场对于国际化审美的期待和需求,以及适应全球家具设计的时代性趋势[25]。

在国际市场机遇的推动下,中国螺钿家具制造商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化的渠道和资源,提高在国际市场的曝光率和销售机会,积极扩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26-27]。此外国际家具展览、设计展览以及艺术博览会等各类活动也为推广中国螺钿家具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增加了中国厂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5.3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

在全球化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国螺钿家具制造商应有意识地塑造和明确其品牌定位,树立一个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独特品牌形象。在注重产品品质、使用优质材料和精湛工艺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寻求与有市场影响力的商业品牌、艺术家、设计师或时尚品牌的合作。  

2019年宝马公司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打造的新BMW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车型,生动展示了传统螺钿工艺在现代产业中的应用探索。该车型前后扶手箱内的螺钿装饰图案,由天然贝母精心磨制拼贴而成,每次开启均可感受到传统美学的禅意。这次合作将螺钿工艺成功的融入现代交通工具的内饰设计中,无疑为螺钿工艺与现代品牌的合作又开辟了新的途径,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螺钿鲜活的时代感(图11)。

 ▲ 图11 新BMW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

前后扶手箱内螺钿宝瓶、法螺纹样

“锦贝传说”与设计师联名开发的“九色鹿”主题收纳系统设计(图12),是借助设计师的影响和原创高品质的图形设计,打造的一款具有中国螺钿工艺特色的经典产品,也在满足当代消费者对功能性和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让他们享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附加价值。

 ▲ 图12“九色鹿”设计师联名收纳家居产品

尽管中国的螺钿家具发展现状相较于日本和韩国尚有滞后,但在设计师们的积极推动下,中国螺钿家具呈现出了持续发展的活力。中国螺钿家具在应对传统与现代、工艺与科技等多元交织的挑战中,正积极寻求突破并不断自我更新,逐渐显示出在家具设计领域的潜在竞争力。

本文运用比较艺术学研究方法,对东亚螺钿家具从古代至近现代的发展及其在当代市场背景下的复兴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探讨不同国家螺钿家具间的渊源联系、相互作用与影响,以及演变规律和差异化原因,为螺钿家具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部分研究基础。虽然受时间和资源限制,本文未能全面涵盖所有东亚国家的螺钿家具发展轨迹,但对于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和对现代中国螺钿家具设计的未来拓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制造,城市化进程正在重新塑造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道德规范。国际市场中外来文化的冲击增强了人们审美的多元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原有的范式面临着瓦解的危机,对于它们的取舍与变革成为家具设计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最后探讨了在当代人需求以及生活方式重塑带来的巨大变革背景下,制造商和设计师如何通过继承与创新、品牌形象塑造以及市场营销等策略,为中国螺钿家具行业注入新的生机与发展动力。中国螺钿家具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期望更多的设计师和制造商能够积极投身于这一行业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中,激发螺钿家具市场的潜力,并推动其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恒山.基于符号学下太师椅演化方向的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3):7-11.
[2]刘园媛.传统家具木地螺钿工艺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03):80-83.
[3]长北.中华髹饰工艺的衍生发展及其与东亚髹饰工艺的交流[J].艺术百家,2013,29(04):102-111.
[4]洪丽娅.中国家具艺术古代螺钿镶嵌家具[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12):73-74.
[5]龚声明;张国全.螺钿镶嵌家具的装饰艺术[J].文艺争鸣,2010,(20):121-123.
[6]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37.
[7]长北.韩国螺钿漆器工艺[J].中国生漆,2012,31(04):29-32.
[8]胡平;王琥.日本漆艺技法术语解说[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1,(02):61-65.
[9]黄成,杨明.《髹饰录》[J].中国生漆,1991(04):40-48.
[10]陈丽华.螺钿漆器与衬色螺钿漆器浅议[J].文物,1997,(02):55-56+97-98.
[11]张燕.扬州软螺钿漆器[J].中国生漆,1990,(02):29-31.
[12]许冰彬.明代御用监考略[J].故宫学刊,2015,(01):86-95.
[13]张明.东西方造物方式的“源”与“元”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04):166-169.
[14]邢会敏.我国螺钿镶嵌漆器艺术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4.
[15]张明;张页;贾路思.传统家具当代化的升维创新——以U+家具为例[J].装饰,2022,(09):58-63.
[16]张明.从“中国样式”到“中国方式”[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6.
[17]池宁骏.谈中国传统家具的工艺性与演进[J].包装工程,2011,32(12):90-93.
[18]李静.韩国小盘与中国低矮型桌案比较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3):9-11.
[19]陈君.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当代“再设计”[J].文艺研究,2012,(05):137-139.
[20]张天星;卢志江;文明.手工艺与手工劳动在传统家具文化中作用的对比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11):61-65.
[21]李鑫力;赵光泽.设计先行理念下中国独立家居设计品牌构建与展望[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8):26-31.
[22]祁忆青;徐然;俞大飞.家具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8):68-71.
[23]李楠,陈非,石大伟,等.基于在地性的清水河县乡村窑洞旅游民宿创新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3):105-109.
[24]于海洋,吕九芳.废旧木家具表面处理型回收利用工艺探究[J].林产工业,2021,58(01):54-56+61.
[25]金燕红,刘文金.望江挑花艺术及其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林产工业,2021,58(03):41-45.
[26]张巍.深圳大学丽湖校区校园规划设计简析[J].城市建筑,2020,17(31):73-76.
[27]叶丹,蒋希冀.基于多源数据的香港城市功能区综合识别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31):64-67.

注:本文来自《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2023年第12期。

 
» 下一篇: 家具功能形态构建与创新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