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商周青铜器艺术与家具设计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家具行业云平...
 明式黄花梨圈椅设计比例分析—...
 中式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创新现代中式家具的研究与实践
 欧洲城市户外家具赏析
 中国设计在科隆 ————著名设...
 快餐家具设计要素探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家具龙纹的演变及其在现代...
 创新现代中式家具的研究与实践
 明式家具艺术与功能的契合
 家具背后的故事——朱小杰家具...
 意大利经典原木家具RIVA1920
 明式家具中吉祥文字图案特征及...
 绿色设计在办公家具中的应用
 另类家具新品上市 绝对超出你的...
 老年人家具设计浅析
 我国家具设计中的复古设计
 北欧家具设计的“人文功能主义...
   首页 - 详细内容
明式椅凳类家具赶枨部件构造特征与设计匠意研究
类别:家具设计 | 录入者:fid | 发布时间:2023-06-30 [530]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传承了大木梁架结构的特征,采用框架结构为结构主体,是由多杆件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枨是指横向安装的小木料,用料比大边、抹头小一些,用作家具中既能承重又能加强形体牢固的“木柱”,是用在腿足之间的联结构件。古代的匠人本着尊重线材规律和结构力学强度的原则,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赶枨结构。赶枨结构是明式家具框架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匠心。其广泛应用于桌、椅、凳等不同类型的家具结构中,尤其是在椅凳类家具框架结构中的应用最为经典。近现代以来,对明式家具赶枨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分类的介绍和其作为结构部件在连接、装饰方面作用的分析。如李鹏提出的赶枨结构在家具中增强结构和贯通气韵的作用。牛晓霆在其著作《明式硬木家具制造》中提到了赶枨结构在椅类家具中是如何发挥连接作用将向下的力和向外的力相互抵消使家具整体受力形成平衡。由此可见现代学者针对赶枨结构的系统化和细化研究依然很少[1-5],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明式椅凳类家具为主体,通过对赶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出明式椅凳类家具赶枨结构所蕴含的构造特征及匠心匠意。

在以往关于明式椅凳类家具赶枨结构相关文献当中,赶枨结构主要分为步步高赶枨和前后低两侧高的赶枨两大类,主要应用在明式椅类家具中。在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中对赶枨的定义是:为了椅子腿足的坚实,变换足端横枨、顺枨的高度,是分散榫眼,椅下分散枨子交接点的造法之一[6]。

本文中的赶枨是指在明清椅凳类家具腿足间起到连接作用的线性横材组合,横材之间通过相互配合形成赶枨。根据枨与枨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及其与其他构件组织关系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赶枨系统,不同的赶枨类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书籍文献研究、各大博物馆、各大拍卖会网站调研取证共收集到明式椅类家具样本共165例,凳类家具样本共48例,根据分类,明式椅类家具除了传统的步步高赶枨系统和两面高前后低的赶枨系统外,还有四面平、双枨赶枨系统。为了便于描述,故将把步步高赶枨结构称为赶枨A系统,两面高四面低的赶枨结构称为赶枨B系统。明式凳类家具主要分为双枨赶枨系统和四面平赶枨系统(表1)。


将A类赶枨、B类赶枨、四面平赶枨、双枨赶枨这四类赶枨结构按照赶枨在椅凳类家具腿足间的位置又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种类型。

1.1 明式椅凳类家具上部赶枨结构

1.1.1 明式椅类家具上部赶枨结构

椅类家具上部的赶枨结构类型较少,只有双枨赶枨和A类赶枨结构。其中双枨又分为后枨高于前枨且在双枨之下和后枨在左右两侧双枨之间两种类型。

双枨赶枨的主要应用方式是两侧的双枨与前后单枨的搭配使用,在侧面两根枨子之间或是两根枨子之下以椅子背面的一根横枨贯穿。椅子看面的前枨最低,在枨的下面施一根牙条,别的枨下面则不施牙条。

当A类赶枨枨子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时,赶枨整体就达到了较高的位置。A类赶枨结构是椅类家具当中最为常见的赶枨形式,其主要特点就是椅子四根枨子之间的相互避让与枨子高度的从前至后不断升高。

在明式椅类家具上部应用最多的赶枨结构是双枨,A赶枨系统分布在椅子腿足上部的比较少,B类赶枨和四面平赶枨结构在明式椅类家具腿足的上部并无分布(图1)。


 ▲ 图1 明式椅类家具上部赶枨结构类型分布图

1.1.2 明式凳类家具上部赶枨结构

明式凳类家具赶枨结构在腿足间上、中、下三个位置分布时赶枨结构的类型区别不大,即四面平和双枨赶枨这两类赶枨在凳类家具腿足间上、中、下三处均有分布,只是赶枨的具体形式会有所不同。方形凳类家具四腿一般直接承托座面,面下装牙条或横枨,枨子大部分不作交错处理,故多以四面处于同一个平面的四面平为主,以横枨的形状来看,以罗锅枨和直枨为主,直腿直枨是无束腰凳类家具的基本形式,罗锅枨在有束腰凳类家具中的应用较多。

凳类家具上部的赶枨结构类型有四面平赶枨和双枨赶枨两种,其中四面平赶枨系统是凳类家具上部应用最多的赶枨结构,其次是双枨赶枨系统的应用(图2)。


图2 明式凳类家具上部赶枨结构类型分布图

1.2 明式椅凳类家具中部赶枨结构

1.2.1 明式椅类家具中部赶枨结构

明式椅类家具中部主要有A类赶枨结构和B类赶枨结构。B类赶枨结构与A类赶枨结构很相似,只是B类赶枨结构的后枨不再是最高的,而是前后两枨均低于左右两枨。B类赶枨结构主要集中在椅类家具腿足下部与中部。根据后枨与前枨高度差的不同又可分为后枨与前枨高度相等和后枨高于前枨两种赶枨形式。B类赶枨处于凳类家具腿足中部时,其后枨均高于前枨,而在腿足下部时这两种形式皆存。

明式椅类家具中部的赶枨结构以A和B类赶枨系统为主,四面平和双赶枨系统在椅类家具腿足中部无分布(图3)。

图3 明式椅类家具中部赶枨结构类型分布图a

1.2.2 明式凳类家具中部赶枨结构

在凳类家具中部设枨时,根据凳子类型的不同设枨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按照凳面的不同,凳子可分为方凳和条凳,方凳常设四面平赶枨,枨子或为直枨或为罗锅枨,所有的枨子都在一个水平面上,或只在相对的两侧作单枨或双枨。双枨赶枨系统上部位于看面和背面的两根单枨多与左右双枨的上枨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同为双枨赶枨,在凳类家具中部的双枨赶枨结构中,看面和背面的单枨往往会处在左右两双枨之间。而在条凳当中,凳子看面和背面一般不设枨,而只在两侧设单枨或是双枨。

在明式凳类家具中部的赶枨结构中,双枨和四面平赶枨结构的应用较为平均,但在11例凳类家具中部赶枨结构样本中,只有一例样本在管脚枨中部应用了罗锅枨,对比在凳子腿足上端罗锅枨频繁的应用,随着管腿枨位置的降低,罗锅枨的应用频率也在降低(图4)。


图4 明式凳类家具中部赶枨结构类型分布图b

1.3 明式椅凳类家具下部赶枨结构

1.3.1 明式椅类家具下部赶枨结构

家具腿足下半部分的赶枨结构类型丰富,形式多样。除常见的A、B类赶枨以外,还有一种只在家具腿足下部出现的赶枨形式,即四根管腿枨都处于同一个平面上的四面平赶枨,此类赶枨结构通常接近家具腿足的足部安装,高度一般一致且整体高度不高。四面平的赶枨结构又分为三根枨的高度处于同一个平面而后枨稍高于前面三枨和后三根管腿枨处于同一个平面而高于前枨的两种类型。明式椅类家具下部的B类赶枨不光有后枨高于前枨的,还有前后枨高度相等的形式。

在明式椅类家具下部的赶枨分布中,A类赶枨结构占绝大多数,其次是B类赶枨结构和四面平赶枨结构。四面平赶枨结构只存在于明式椅类家具下部,因此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双枨赶枨结构在椅类家具腿足下方并无分布(图5)。

 ▲图5 明式椅类家具下部赶枨结构类型分布图

1.3.2 明式凳类家具下部赶枨结构

明式凳类家具下部设枨是最少的,且赶枨形式只有单枨这一种,托泥虽为管腿枨的一种,但与托泥常一起使用的辅助性构件是挡板或圈口,两者属于面元素,因此不作线材赶枨处理。罗锅枨在下部也不会单独应用,常与直枨结合起来使用,所以归类为直枨一类。

2.1 赶枨位置错落有致

椅类家具枨子的造型较为单一,多为直枨,但是枨子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比较丰富,处在不同位置关系上的赶枨组合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作错落处理的A类赶枨、B类赶枨、双枨,也有所有管脚枨处在一个平面上的四面平赶枨形式(图6)。凳类家具枨子的形式比较丰富,不仅有直枨还有罗锅枨,但是赶枨结构系统中枨子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则相对较固定,只有枨子同处于一个平面的四面平赶枨系统和枨子做交错处理的双枨赶枨系统(图7)。

 ▲ 图6 明式椅类家具赶枨结构位置关系图


▲图7 衣明式凳类家具赶枨结构位置关系图

凳类家具和椅类家具从上至下赶枨数量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反(图8)。在明式椅类家具中,赶枨主要集中在家具腿足下部,其次是集中在家具腿足中部,占比最低的是位于上部的赶枨。明式凳类家具中赶枨数量从上至下依次减少,在凳类家具中,赶枨主要集中在腿足的上端,位于腿足中部和腿足端部的赶枨较少。


 ▲ 图8 明式椅凳类家具赶枨结构数量分布图

椅类家具赶枨结构主要集中在下部,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榫卯结构技术的进步,椅类家具构件逐渐向细发展追求线性的艺术,这就势必要求赶枨结构系统的完善[7-8]。同时椅子因承重大,使用频率高,所以被要求有更高的承重能力,而逐渐向下发展的赶枨有利于家具结构的稳定,椅子不仅腿足的上端被约束,下端也会被约束,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框架结构。凳类家具上部赶枨结构类型丰富,位置集中。在榫卯结构技术发展还未完全的时候,枨子越集中越能提高家具的结构强度[9]。

总之,明式椅凳类家具中线符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线符号可以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如线符号中的各种枨子,作为连接部件起到了加强结构的作用。二是线符号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如线符号有序排列时,既可以产生放射或聚合感,也可以产生规律性的节奏美感[10]。明式椅凳类家具大多数使用的是高低错落的赶枨做法,不同高度的“赶枨”做法使人对家具视角运动时产生丰富的视觉变化 [11]。

2.2 辅助性构件加固

为了更好地稳固家具结构,赶枨之下通常会设一些辅助性的搭配构件例如牙条、罗锅枨、券口和卡子花等来进行加固,不同的赶枨结构系统会有不同的构件搭配规律。

椅类家具上部赶枨结构搭配部件只有一牙条一种,均存在于椅子看面横枨之下,其他三面枨子下则就不一定有牙子。前管脚枨的高度主要以方便人体脚踏而设定,很多明式椅类的座面较高所以人体腿部不能直接落于地面,故在管脚枨上设置脚踏将脚托起,枨子的形状是较为扁平的宽材,宽面的枨子以便于踏足并使脚底舒适。

随着高度的降低,在明式椅类家具中部赶枨结构中一牙条依然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部件,同时也出现了一罗锅枨、三牙条的搭配,搭配构件的类型越来越丰富。

位于家具腿足下部的赶枨结构常与牙条、罗锅枨等构件相互配合使用,牙条是其中应用最多的赶枨结构搭配部件,罗锅枨则较少,还有单枨不带配件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于四面平赶枨结构中。

明式椅类家具从上至下呈现出牙条数量和搭配构件种类增多的趋势,随着赶枨高度的降低,赶枨与其他构件结合的频率逐渐增加(图9)。而凳类家具则正好相反,从上至下呈现出赶枨结构搭配构件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凳类家具赶枨结构中的枨下多不设配件,而只在座面下、枨子以上设牙条、罗锅枨或是卡子花(图10)。


图9 明式椅类家具赶枨结构辅助性构件数量分布图


 ▲ 图10 明式凳类家具赶枨结构辅助性构件数量分布图

2.3 枨与腿互为有无

椅子和凳的腿型总体可分为圆形与方形,枨子用材的方圆根据腿型的变化而统一。而根据构件用材形状的不同,结合形式的选择也不同。枨子与腿足是横竖材的 T 形接合,T 形接合在各类家具中十分常见。枨子的用料通常比腿足纤细,故圆材之间结合时,要么枨子外皮后退里外做肩,月牙形的圆凹正中间出榫头,枨子不交圈。要么枨子外皮和腿足外皮在一个平面上,枨子里半出榫头,外半做肩。方材的 T 形接合,一般采用交圈的“格肩榫”,可分为“大格肩”与“小格肩”。椅类家具赶枨结构看面那根最低的管腿枨最常采用的连接方式就是大格肩的飘肩。另一种方材 T 形接合方式则是不用格肩的“齐头碰”接合。外圆内方的腿足形式在椅子或是无束腰杌凳上面非常常见,外圆内方的腿足形式增加了腿足、牙板和横枨构件截面的接触面积,面面相对贴合的连接方式能让整个结构更加稳固。

2.4 赶枨型面丰富多样

赶枨的型面特征由家具构件本身的形态和其所带有的装饰构成,其中最重要即是由各种线、面所构成的装饰形态,又名线脚,是明式家具构件中型面常用的装饰手段。线脚主要由线与面构成其形态,面有平面、混面、洼面三种,线不外乎阴线和阳线。不同的组合手法可以在家具构件上形成不同的型面特征。线脚的主要装饰部位有边抹、枨子、腿足,而枨子的型面一般会与腿足保持一致,因此根据腿足断面,枨子的基本形态也可分为方、圆、扁圆、扁方四种,枨子所有的线脚都是在这四种基本形态基础之上创造出来的[12]。


3.1 构件相错

在各类横枨与腿足连接方式当中,赶枨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榫卯之间的相互避让,即为让榫。明清家具主要为梁柱式的框架结构,构件多采用线材,家具在横竖材连接当中通常使用直纹木材,相比于横纹或是不均匀的纹理,直纹部件的强度更高,因此承受荷载的主要框架多选用直纹理部件,以此来加强家具整体的抗压能力。但是顺纹方向的抗劈能力却不如横纹方向,若是在采用直纹的腿足上开凿过多的榫眼,会使得构件处在同一个腿足的同一个位置,从而造成应力集中,使得腿足折断或者是产生顺纹劈裂,从而影响构件与家具整体的强度与刚度[4]。所以通常会使构件相互错开,横材在与竖材相连接时,相互避让,避免横材集中在同一水平面上与竖材连接,同时处于不同高度的横枨还可以增加家具线性空间的丰富性、韵律感和节奏感。

3.2 以线塑形

杨耀先生在著作《明式家具研究》中谈到,明式家具的线脚,没有繁琐、呆板以及使人厌烦的地方,而是自如地运用各种直线的不同组合,利用线与面所产生的光影,丰富了家具的造型,从而塑造出明式家具刚柔并济、浑厚隽永、流畅舒展、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艺术效果[13]。

线脚所强化的不仅是构件本身的线性感,还有家具整体的韵律感。明式家具在装饰时讲究整体统一,也叫“交圈”,所谓“交圈”,是指不同的构件当腿足之间线脚和平面相互衔接贯通,取得和谐统一的装饰效果[14]。线脚是线与面的艺术,通过这种凹凸的线面艺术将家具整体框架型材外侧断面巧妙地连续在一起,增加了条件形体变化在空间里的流畅感和韵律感[15-16]。

3.3 解力固型

明式椅类家具的椅盘以下是由前腿和管脚枨围合而成的规则的几何形外形,具有较大的视觉重力,再加上券口浮雕和管脚枨下的牙条,也加重了椅盘下的重力,这些重力在一定程度上同椅盘上部结构所具有的向上的力相抵消使椅子在垂直方向也达到了力的平衡[15]。此外,椅子在受力时从边抹下移到腿足的力,这个力可以分为向下的力和向外拉伸的力,很明显,垂直向下的力要大于向外拉伸的力,为了避免腿足向四面撇开,也为了增加家具的承重能力,就需要在椅子的下方也就是腿足的下部施以横枨,形成一个向内拉的力,由此赶枨便诞生了。而赶枨的错落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前管腿枨的拉力效果,所以又在管腿枨下面施加牙板。一来增加前管腿枨对于腿足的拉力,二来可以增加椅子下部的重量感,避免头重脚轻。在赶枨与边抹之间找到一个点加上竖材,给腿足一个向上顶的力,使赶枨的被拉变成主动的顶,通过榫卯的过渡和木材的弹性,形成一个平衡的力,增加家具的强度与刚度(图11)。联邦棍、步步高赶枨、券口的出现,都以“枝”的形式加强了“主干”的稳定性。

▲ 图11 赶枨结构圈椅受力图

本文通过系统整理明式椅凳类家具赶枨结构的类型和辅助性构件,深入挖掘其中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原理,揭示了其中的造物规律,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1)以赶枨结构在明式家具腿足间上、中、下三种位置进行分类,赶枨结构在数量分布上,椅类家具和凳类家具两者趋势相反,椅类家具的赶枨结构主要集中在腿足的下部,而凳类家具的赶枨结构主要集中在腿足的上部。

(2)不同赶枨结构系统中枨子间的位置关系、搭配构件均有所不同,所有结构特征都以强化家具整体结构力学强度为目的。在椅类家具搭配构件中,赶枨结构的位置越往下赶枨类型越丰富,搭配构件的数量也相应增多;在凳类家具赶枨结构搭配构件中,枨子下一般不设配件,只在座框下设牙子或是罗锅枨来加强家具的稳固性。

(3)明式家具赶枨结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枨子作为结构性构件连接家具的腿足,榫卯结构的相互避让、不同型面腿足与枨子连接方式的选择、辅助性构件的运用都起到了加强家具稳固性的作用,同时赶枨结构中枨子高度的变换和型面装饰手法的不同也增添了家具整体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参考文献:
[1]谭柳.明式桌案类家具结构部件装饰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
[2]左清华.明式椅类家具形式美的分析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3]李鹏,丁芷琴,牛晓霆.明式椅类家具的线性艺术[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4):26-27.
[4]牛晓霆.明式硬木家具制造[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3.
[5]牛晓霆,赵圆.明式家具腿足造型的功能基础及传承创新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7):17-23.
[6]陈永蓝.明式家具的设计形式与质朴简素的审美追求——评《天工文质:明式家具美器之道说略》[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703.
[7]王栋,张小开,孙媛媛.传统竹家具意象转译与设计实践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2):12-15.
[8]蔡佳俊.论明式家具的场所适应性及其造型设计中的“天地阴阳”原理[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6):68-74.
[9]黄志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坐姿转变的影响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3):36-39.
[10]李德君. 基于符号学的明式椅类家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11]姚健. 意匠、意象与意境[D].杭州:中央美术学院,2014.
[12]牛晓霆.指示功能视角下明式家具构件端头装饰的匠意思考[J].包装工程,2020,41(14):199-203+227.
[13]杨耀.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牛晓霆.匠艺寻根:对明式家具造型美本体的剖析与思考[J].艺术设计研究,2022(03):81-86.
[15]宋玉英.明式椅类家具的空间构成形式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16]陈一磊,金海明.明式家具设计思想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湖南包装,2022,37(06):108-110. 



注:本文自《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2023年第04期,本文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其他平台转载请回复“转载”获授权。


 
» 上一篇: 基于CiteSpace的乡村艺术符号学术文献计量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 下一篇: 唐代胡风文化对杌凳类坐具形制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