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信息
 商周青铜器艺术与家具设计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家具行业云平...
 明式黄花梨圈椅设计比例分析—...
 中式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创新现代中式家具的研究与实践
 欧洲城市户外家具赏析
 中国设计在科隆 ————著名设...
 快餐家具设计要素探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家具龙纹的演变及其在现代...
 创新现代中式家具的研究与实践
 明式家具艺术与功能的契合
 家具背后的故事——朱小杰家具...
 意大利经典原木家具RIVA1920
 明式家具中吉祥文字图案特征及...
 绿色设计在办公家具中的应用
 另类家具新品上市 绝对超出你的...
 老年人家具设计浅析
 我国家具设计中的复古设计
 北欧家具设计的“人文功能主义...
   首页 - 详细内容
生态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芬兰生态住宅设计研究
类别:家具设计 | 录入者:fid | 发布时间:2023-08-13 [452]

“人类世”时代的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深远影响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全球人口问题及气候变化的威胁正迫使人们重新考虑住宅建筑的可能性,但生态现代主义乐观地认为人类有能力利用其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力量使人们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稳定气候、保护自然世界[1]。住宅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建筑需求,改变其建筑建造(从表到里)策略可为后人类(post-human)时代的生存空间创造可能性。芬兰生态住宅是新型住宅的先行者,芬兰早在20世纪末便提出向生态住宅发展的理想,且在欧盟提出的“20-20-20”能源和气候政策基础上提出在2020年之后将只允许建造零能耗住宅。

生态现代主义(Ecomodernism)是一种生态主义理论,是一种哲学和文化运动,旨在应对人类世时代所面临的环境问题[2]。在人类世时代,城市化发展成为必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生态现代主义认为技术和创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并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人类居住方式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1 生态现代主义宣言

美国环境学家Ted Nordhaus和Michael Shellenberger等学者于2015年发表了一份名为《An Ecomodernist Manifesto》的宣言,这份宣言强调了技术和创新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用的生态主义理论,即生态现代主义[3]。宣言共提出七点主张:

(1)现代化和技术创新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技术创新已经在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必然性;

(4)全球发展和消除贫困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5)核能和化石能源是目前最有效的能源来源;

(6)技术创新可以生产更多、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7)教育和公众参与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生态现代主义理念

生态现代主义是一种较新的理论,它相信人类可以依靠技术创新和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环境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破坏和全球变暖等,而不是依靠传统的环境保护策略[4]。

事实上,除生态现代主义之外,生态主义还有许多分支,如生态现代化、生态保守主义和生态文化主义等(表1)。其中,生态现代主义与生态现代化(Ecological Modernization)极为相似。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生态现代化比生态现代主义更早出现,德国社会学家Joseph Huber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更为智能的新技术实现生产和消费循环的生态现代化”[5]。生态现代主义注重的是内在的人的创造力,通过科学技术分离经济成长和环境恶化的直接关联[6];而生态现代化则更注重通过外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改善环境问题,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四个分支虽然拥有相似的发展目标,但生态现代主义与保守主义、文化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对科技的认知以及对经济发展的看法。生态现代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并不是环境保护的拦路虎,相反的,只有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才能解决环境问题[7];与此同时,生态现代主义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非矛盾对立的。生态现代主义这种兼具科技性和经济性的现代化生态理念更符合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1.3 生态现代主义的应用

由于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包容性,生态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积极的理念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8],例如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机农业、水耕种植等可持续的种植养殖方式,再如工业设计中对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可回收产品和材料的运用等等。

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巨大的建筑业来说,生态现代主义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全球住宅建筑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31%,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总量的25%[9]。在一些发达国家,住宅能耗的比例甚至更高。因此,有效减少住宅能耗是实现降低全球能源消耗和减排的关键。荷兰的Ecocapsule(可移动住宅)、德国的Passive House、伦敦的BedZED社区、芬兰的Niittyhuippu均采用了生态现代主义理念来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住宅又称为绿色住宅、可持续住宅。早在20世纪50年代Doxiadis提出了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人类聚居”,将城市视作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设计规划。而后,随着资源短缺压力的增加、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相关法规政策的推动,生态住宅技术与理念逐渐发展完善并衍生出一系列评价体系(图1)。自20世纪末起,芬兰开始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概念[10]。芬兰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公司开始注重环保和能源效率,芬兰建筑师群体也在创作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融入生态现代主义理念,持续推出了一些具有生态现代主义特点的住宅项目。

▲图1 生态住宅发展过程及其评价标准

2.1 芬兰生态住宅的影响因素

芬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人口老龄化是促使其发展生态住宅的重要因素。寒冷的气候使得芬兰人需要建造高隔热性和高能效的住宅以确保居民的舒适度和健康性[11]。与此同时,芬兰还面临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比重[12],这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当地建筑师必须面对的挑战。新建住房将持续占用自然资源、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让住宅发展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芬兰人开始建造生态住宅。

芬兰生态住宅最早在南部开始发展,芬兰南部的一些地区,如赫尔辛基、图尔库和埃斯波地区已经拥有较多的生态住宅(图2)。北部地区则受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生态住宅建设相对较少。拉普兰地区作为芬兰最北部的地区,虽占地面积最广,但建设生态住宅的时间却相对落后,且受地貌和技术限制生态住宅的比例也逊色于南部地区(图3)。


▲ 图2 芬兰各区开始建造生态住宅的时间及代表项目

 ▲ 图3 芬兰各区开始建造生态住宅的时间线

2.2 芬兰生态住宅的发展过程

芬兰生态住宅的发展经历了探索初期的挣扎和失败,通过借鉴他国的经验逐渐走向创新和成熟。20世纪60年代初期,芬兰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中心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住房短缺。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始实施住宅工业化和发展郊区经济。然而,工业化建设的“森林郊区”引发了争议,它们过于庞大且与城市结构分离,将房屋视为迭代商品的建设模式也受到了质疑。20世纪80年代,芬兰建筑师借鉴了荷兰的生态住房体系,将生态理念引入住宅设计,这标志着芬兰正式迈入了生态住宅时代。随着对环境变化认识的加强,21世纪的芬兰更加注重住宅建造的可持续性[13]。现代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以更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智能化、自动化的住宅也逐渐普及。

芬兰生态住宅之所以成功,其可贵之处在于生态现代主义的理念是被真正贯彻到生态住宅的策划、设计、建造和使用中的,其经典案例(表2)可供各国参考。

3.1 正向的科技介入——Luukku住宅

由阿尔托大学设计建造的Luukku住宅作为芬兰第一个零能耗住宅在 2010 年马德里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中获奖。该建筑旨在减小芬兰住宅冬季热能的流失,从基础材料到外形结构皆以实现“零能耗”为目标。Luukku住宅建筑面积为 42 平方米,该住宅所需的全部能源皆通过覆盖在屋顶上的太阳能板提供。住宅的主要建造材料以木材为基础,建筑的湿度、隔热性、空间密度均通过外立面的木板调节,木板的外形创造的表面积为建筑的热度和湿度提供缓冲,其目标是使建筑的碳足迹最小化(图4-图5)。Luukku住宅使用了生物可降解木纤维以及低价氩填充玻璃以降低建筑成本。建筑面板大面积暴露于空气中,使面板起到吸收和释放水蒸气的作用,平衡房屋中的湿度和热量。设计团队在 2012住宅博览会上展示了第二代零能耗住宅,该项目利用被动太阳能技术使住宅本身的可再生能源将能源值E从0调整为1(即住宅产生的能量大于其使用的能量)。正向的科技介入为芬兰生态住宅提供了技术支持,可持续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被动式技术等新兴科技成为芬兰生态住宅重要的设计关键词,这正体现了生态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核心——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 图4 芬兰Luukku住宅外立面

▲ 图5 芬兰Luukku住宅室内空间

3.2 充分的政策支持——Eko-Viikki生态社区

为保证生态住宅的落实,芬兰政府为生态住宅提供了土地建设补贴等支持。赫尔辛基市政府曾在Kalasataman Asuntomessut项目中对建筑和环保设施给予财政补贴,以此鼓励并推广生态住宅的建设。除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外,芬兰还设立了芬兰国家住房机构(ARA)、芬兰住房与公共建设部(YM)、能源机构(Motiva)和国家福利机构(Kela)等机构,并鼓励各机构共同合作。此外,私人机构如生态住宅中心(EkoCenter)等科技研发机构致力于提供技术支持。芬兰政府充分调动各部门的资源和行政优势,为实现住宅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这些政府机构合作推广了许多为人熟知的生态住宅项目,如Eko-Viikki生态社区、Kivikko生态住宅区、Helsingin Energia生态住宅项目、J?tk?saari 生态住宅项目等。

3.3 独特的设计理念——流浪者之家

芬兰建筑师所提倡的临时性住宅并非用毕即弃的简易集装箱式住房,而是一种嵌入式模块住宅。受日本新陈代谢学派的影响,芬兰建筑师拉贾尔塔·科蒂恩(Rajalta Kotiin)在2015年“From border to home”竞赛中的方案“流浪者之家”探讨了如何利用既有建筑模块来创造更具弹性的住宅。科蒂恩认为增加住宅弹性的方法之一是将临时性住房作为功能块嵌入常规住房来代替建造独立的临时性建筑(图6)。建筑师在主体住宅中划出一个空间(包含一个浴室、一个小厨房和前门),经过改造的功能块可从住宅主体中分离出来用作临时住房使用。此设计方案使常规住宅改造为临时住房模块仅需几个小时,并且原业主不必搬离住宅,只需暂时压缩其生活空间,日后还可恢复为常规住宅使用。灵活的模块也能适应业主的其他生活需求,这个临时模块可以用作卧室、家庭办公室或托儿所,也可为探访的祖父母提供空间以及为儿童提供练习独居的场所,甚至可以作为临时出租给学生或其他需要一个小型临时住所的人(图7),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为业主提供额外收入。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租赁支持、调整停车法规等方式为嵌入式临时组合房屋项目提供额外的政策支持来扶持此类项目,而作为回报,政府可以征用这些组合模块为需要临时居住场所的人提供住房。


▲ 图6 流浪者之家设计概念图

▲ 图7 流浪者之家空间示意图


3.4 积极的社会可持续——Yhteismaa老年住宅

生态现代主义理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设计关键词——社会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将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作为评价目标,设计需要满足社会公平(即减少贫困和不平等,消除歧视和压迫)、保障社会参与(即鼓励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以及社会活动)、社会包容性三方面要求。其中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都要求大众共享社会资源。

2012年芬兰共同住房计划(Finnish Joint Housing Program)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性挑战策划了一个建立可持续生长型社区的竞赛。HLP建筑事务所的老年住宅设计方案Yhteismaa在竞赛中获胜。事务所的提案平衡了城市环境以及建筑功能,该建筑群由两个蜿蜒的体块组成(图9-图10),共计84套公寓,即使是位于折点和倒角山墙的房间也得到了合理解决,使每一户居民都拥有良好的景观视野。该项目设计了一系列可拆卸、可扩展和可变换的空间,包括可以扩展的住宅单元和可变换的公共空间,如室外花园、公共桑拿室和公共厨房以适应老年人可能发生的变化,如家庭成员的变化、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并额外在建筑二层提供了一个宽敞的社交空间供居民使用。社区感和社交互动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针对弱势群体的成长型社区中,建筑师通过增加公共休闲设施、分配私人花园、提供可选布局创造社交机会,提高共享感,实现社会可持续。

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和地质环境产生的广泛、深远和持续的影响所形成了一个新的地质时代,即“人类世”时代,“人类世”时代所代表的环境变化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14]。传统生态主义领导下的人们始终将保护自然放在第一位,社会发展放在第二位,但生态现代主义与以往生态观念下所倡导的二元对立理念有所不同,它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思路和方向,让科技发展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此理论基础上,人类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发展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生[15]。迫于人类世时代的环境压力,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生态住宅。各国在技术、政策和理念三个层面均有共性,但也存在差异(表3),本文根据芬兰生态住宅的成功经验提出三点建议。

4.1 增强技术前置意识

当前,生态技术在住宅建筑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国在生态技术创新方面也已经实现了一定的合作与共享[16]。然而,不同国家在生态住宅建设的水平上仍然存在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生态技术的使用方法和理念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技术前置可以在建造生态住宅之前通过技术手段先行解决与生态住宅设计相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将生态技术更科学、高效地运用在设计中,从而提高生态住宅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度,为生态住宅的建造提供保障。例如在策划阶段便参照各国的生态住宅标准主动解决技术问题,而非为了迎合相关标准在设计完成后被动地利用技术进行调整[17]。芬兰第二代Luukku住宅采取技术前置手段成功实现了负能耗,日本Sola city对太阳能电池板的技术前置使得其能够提供70%的住宅用电,最大限度地代替了传统能源。

4.2 提供跨部门政策支持

大部分国家都制定了与生态住宅相关的政策以支持其发展[18]。首先是对新建住宅中的生态住宅比例提出要求,其次是对生态住宅项目提供财政补贴,这是生态住宅建设相关的两项基本政策[19],但发展生态住宅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更多维的支持,其中跨部门跨领域的配合十分重要。英国政府于2006年推出零碳住宅计划(zero-carbon homes),但由于过高的财政赤字和貌合神离的政企合作,英国政府于2015年宣布计划暂停[20]。单一的财政补贴不足以支撑生态住宅在全社会的推广普及,可允许第三方机构在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以联合投资的形式直接介入项目的建设,促进相关利益方实现自下而上的粘连效应,或增强福利机构、住宅建设部门、金融机构等部门合作的紧密性与合法性。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国管局、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涵盖生态住宅建设的多个环节,有助于生态住宅的发展[21]。

4.3 倡导实施多主体共建

在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居住公平,为不同人群提供平等、均质的住房及服务。首先,住宅设计需要包括政府部门、设计师、居住者和开发商在内的多样化的主体参与。通过建立工作小组由各方代表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开展社区活动征集居民建议;建立评价机制,确保其符合居民要求及相关法规。其次,在住宅设计过程中使用适用性强的技术与材料并将公众的需求广泛采纳进解决方案中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性,避免住宅在售出后进行大范围的调整。最后,采用分布式公共空间策略将社交空间均匀地分布在住区的各个角落,如在每栋楼底层设置共享厨房、影音室等,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以此增强社会凝聚力。英国的Older Women’s Cohousing采用共享社交和公共空间的理念来应对老龄化等问题,为此类住宅项目提供了参考[22]。

芬兰生态住宅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地区的住宅建造做出了表率。上述三方面的设计策略也已被德国、中国、瑞典等国借鉴学习。以中国为例,和芬兰一样,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并且都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同时也都面临着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在住宅项目中借鉴芬兰生态住宅的理念和技术对我国生态住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位于中国北京市的“绿地之窗”住宅项目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如外墙保温、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同时还利用屋顶空间建设了花园和公共活动场所,达到了能源可持续与社会可持续的双重增益。上海滨江绿洲、深圳万科城市花园等,这些生态住宅项目在节能、环保、设计创新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同时也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23-24]。

芬兰生态住宅设计的成功经验不仅为住宅建造提供参考,同时也提醒设计师要超越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被动保护到双向约束再到主动改变,生态现代主义下的芬兰住宅更是一种关于居住和生活的新思考。

各地区住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们在观念上仍旧将住宅视为迭代的商品,缺乏对居住属性本身的热情和研究。因此,许多地区的生态住宅虽在能耗及生命周期等技术问题上取得较大进展,但对诸如住宅的灵活性、社会性等关乎居住本质的议题还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基于生态现代主义的理论支撑,芬兰生态住宅设计在传统生态建筑的基础上做出了更坚定的探索实践,既相信建构现代技术是使人类福祉与破坏自然“分离”的重要途径,同时超越技术,将对居住的理解和实践向社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芬兰生态住宅不但为各地区住宅转型提供了技术参考,还通过对生态现代主义的成功实践,为人类世时代的住宅设计提供了一种思想工具。


参考文献:
[1]Clive Hamilton. The Anthropocene as rupture[J]. The Anthropocene Review,2016,3(2).
[2]ASAFU-ADJAYE J, et al, An Ecomodernist Manifesto, 2015, pp: 6-7, http://www.ecomodernism.org/manifesto-english/ 2019-07-05.
[3]ELLIS E C, The Planet of No Return[J], Breakthrough Journal,2011, Fall (2):37-44.
[4]滕菲.人类世的到来与生态现代主义的后自然思想[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106-115+170.
[5]Schenk,M.The lost innocence of ecology - new technologies and superindustrial development - german - huber,J[J].Kolner Z Soziol Sozialpsychol,1984.
[6]Symons J,Karlsson R.Ecomodernist citizenship: rethinking political obligations in a climate-changed world[J].Citizenship Studies,2018,22(07): 685-704.
[7]Arias-Maldonado. Rethinking Sustainability in the Anthropocene[J]. Environmental Politics,2013,22(3).
[8]Manuel Arias-Maldonado. The Anthropocenic Turn: Theorizing Sustainability in a Postnatural Age[J]. Sustainability,2015,8(1).
[9]Boyer,Dominic.Energopower and Biopower in Transition[J].Anthropology Quarterly 2014,87(2):309–333.
[10]陈朝杰,方海.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芬兰设计政策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06):69-72.
[11]叶滨鸿,程杨,王利,李东晔,杨林生.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关系演变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02):234-244.
[12]芬兰人口统计局及司法部.关于1900-2070年的人口统计[EB/OL].2018.11.16[2021.4.26]. https://www.stat.fi/til/vaerak/index_en.html.2018.11.16.
[13]李雨红,方海.芬兰建筑大师比尔蒂拉与天人合一的生态观[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10):66-67.
[14]张黎.人类世的设计理想与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与物导向设计[J].装饰,2021(01):27-31.
[15]VAN DER LINDEN V,DONG H,HEYLIGHEN A,Populat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troducing Scenario-Based Design in Residential Care Projects,2019, pp21-35.
[16]ROAF S,FUENTES M,THOMAS S.Ecohouse: A design guide[M].First Published 2001.Reed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Ltd,2001:11-16.
[17]孙迟,郑琦.北方地区绿色生态室内设
计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1):118-120.
[18]许继峰,张姝,曾丽雅.基于住居学的后疫情时期住宅室内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2,29(06):32-36.
[19]Gill Seyfang. Community action for sustainable housing: Building a low-carbon future[J]. Energy Policy,2009,38(12).
[20]Lemprière. Using ecological modernisation theory to account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zero-carbon homes agenda in England[J]. Environmental Politics,2016,25(4).
[21]孙迟,郑琦.北方地区绿色生态室内设
计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1):118-120.
[22]宋佳奇,刘启波,秦钲.绿色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民宿改造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24):51-53.
[23]魏薇.中西方文化融合视角下欧式木制家具的设计创新[J].林产工业,2020,57(02):73-75.
[24]陈韶强.基于绿色制造的家具选材与生态设计[J].林产工业,2020,57(01):67-69.

注:本文来自《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2023年第06期。


 
» 上一篇: 问题意识与服务精神:近代女性杂志视域下的家庭布置
» 下一篇: 基于CiteSpace的乡村艺术符号学术文献计量研究的可视化分析